炉边夜话之风俗杂谈
(2016-02-03 19:58:42)
标签:
炉边夜话是风俗杂谈 |
过了腊月廿三,晚上、早晨,鞭炮声就多了起来。此刻,外面就彼伏此起。我知道这是在祭祀,绍兴的俗语里叫“请菩萨”。这是绍兴传统的风俗。
风俗有时候是一种效仿。比如现在的请菩萨,菩萨有好多,请谁呢?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请大菩萨。难道菩萨也分大小?其实是因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大家都在请,你不请就好像不入俗,恐惹恼了菩萨,那也请吧。
这样的祭祀,还是祭祖来得实在。至少祭祖有明确的对象,用这样的方式,对先人的怀念,事实上,就是对敬意的延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感恩。而请大菩萨,则就显得笼统,分明是装装样子,是走过场。但既然是风俗,那得随众,不请,总感到心里不踏实,怕坏了来年的好运。
移风易俗的那回,鞭炮是不能放的,就是请,也是偷偷的举行。风俗一旦浸入到骨髓,想要移,也是那么的不易。倒是现在放开了,任你大张旗鼓,但年轻一代不想随俗,思想上就拒绝了,风俗自然就会随风飘散。
风俗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我记得我们结婚那回,到了正月初一是不能出门的,为啥呢?原来农村有个风俗,新婚第一年的正月初一,“自屋里”即本家,有点心送上门,称十盘头。你得坐在家里品尝,一家一家里送来,尽管到后来是蜻蜓点水,到了中午也不用吃饭。如果本家多,那么,下午继续。这个风俗,不知不觉间早就移掉了,连具体何时戛然而止,也说不出所以然。
风俗的传承其实是一种浸染。慢慢的浸入,自觉不自觉的就接受了。我们怀念往昔的风俗,是因为曾经得到过浸染。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风俗就会慢慢淡出,这种影响力就会逐步消亡,突然有一天就戛然而止。
不知不觉间,许多的风俗都在改变,只是我们没有去留意罢了。但是,旧的去了,新的又在产生,风俗也有新陈代谢。比如吃年夜饭,传统里是一定要在家分岁的,现在改到酒店了。比如现在的结婚仪式,都中西结合了,不穿上洁白的婚纱,不到大酒店举办婚礼,好像有点不随俗了。
风俗无所谓好,也无所谓不好。究其实,无非是随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