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鱼是怎么想的呢?

标签:
炉边夜话之鱼是怎么想 |
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想来大家耳熟能详。读来也是朗郎上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都说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那么,寒江之中,真的能钓到鱼吗?鱼又是怎么想的,才愿上钩?

昨天,我还真的见识了寒江独钓。上午,风狂,雪舞;中午,居然阳光明媚。拿起相机,沿着鉴湖古道,寻拍雪景。
这是一条冷落了三十年,几近荒芜的石板古道。平时人迹罕至,今天,更加落寞。只有这孤零零的凉亭,见证着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寂寞。回身望,一带远山,银妆素裹,古道积雪之上,留下的,唯我的脚印,此时此刻,颇有柳宗元诗中的意境。
一路经杏卖桥,但见,鉴湖之上白浪滔滔;过钟堰,上铁路桥,见到有人在钓鱼。此刻,我想到柳宗元的《江雪》并非臆想,原是写实。
从钓者的“行头”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老手。无须怀疑他钓不到鱼。这样一个专业的“老钓”,不可能冒着严寒,来体味柳宗元诗中的意境。
那么,鱼又是怎么想的呢?以下用绍兴方言描述或更有意味。介大个风,介大个浪,天又介冷,鞋自个(哪个)吃得介有趣来钓我。噶两日,东西寻勿着,肚皮鞋(也)饿煞大。诺,大餐来哉,机会勿抓牢是呆主(子),介好个东西勿吃,当我真呆啊。阿米尔,上!
鱼,就是这么上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