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丝瓜棚究竟惹了谁?

标签:
房产瓜棚拦河坝丝瓜绍兴 |

坚持不懈,不依不挠,拆无其所的丝瓜棚,它究竟惹了谁?
丝瓜需要搭棚,这是基本常识。农民在屋前屋后、河岸地头,借河搭个棚,省了土地,多了收益,动了谁的奶酪?不让搭棚还种什么丝瓜?
是丝瓜棚的存在影响了五水共治?我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污染环境,还是阻碍行洪,抑或是影响通航?细梳一遍,怎么也找不到合理的理由。
丝瓜在我的印象中不需要治虫,这是难得的绿色蔬菜。既不治虫,就不会有农药污染。至于施肥——如果施肥也算污染,那农业就全废,哪个农作物不靠肥当家?!
几根棚桩影响行洪?如果丝瓜棚影响行洪,那渔箔呢?渔舍呢?是不是更该拆!说到渔箔、渔舍,事实上,老祖宗早就考虑到了。它既不影响行洪,也便于通航,又能阻隔鱼流动,是绍兴人智慧的体现。到了现在,它已成了绍兴一道独特的风景,是绍兴水乡的一张名片。
是影响通航?搭在岸边的棚,能占多少河面?要清理也得先清理菱荡。那么,作为水产品的菱,千百年就这么种下来,到了如今就影响通航了吗?通常种菱都留出航道的,并不影响通航。既然菱荡尚且都不影响到通航,一个小小的丝瓜棚怎么了?
晚上看了几年来拍的照片,唯一觉得不顺眼的是拙。是的,农民俭朴,往往喜欢就地取材,能省即省,不讲美感。但丝瓜棚不是艺术作品。如果要追求美观,作为一道风景来点缀,那也无须这样咬牙切齿,非拆之而后快。这种简单、粗暴、一刀切的做法,实在有违五水共治的初衷。
真正要拆的不是丝瓜棚,而是拦河坝。有多少河上横拦着截污坝?这才是影响通航、行洪的拦路虎!但要拆这样的拦河坝,先得治好污染,污染源堵不住,拦河坝拆得了吗?
说到底,五水共治不是做表面文章,需要动真格。拆几个丝瓜棚做做样子,应付一下上级领导,这不是欺上压下的勾当嘛!这种不敢碰硬,柿子捡软的捏,实在让人所不齿。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去年春晚的小品《扶不扶》。如果将丝瓜棚的遭遇编成小品《拆不拆》,估计能上春晚。这样一来,绍兴岂不就能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