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给吃以一个理由
(2014-06-02 21:57:48)
标签:
管自吃出处断桥落脚点来历 |
今天是端午节,照例要吃“黄”货。黄瓜、黄鳝、黄鱼、荷包蛋、雄黄酒等,除此之外,还有炒罗汉豆,玉兰豆,巧姑(一种油炸的面食)等的零食。吃似乎就是端午节的主要内容,至于门上插艾、菖莆,总感觉到是在例行公事。
对于节日,往往都有许多的传说与出典。端午节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但这个说法也没有确凿的证据,传说的成份占了大多数。且不说史书上没有确切的记载,就拿许仙与白蛇的故事里,端午节的来历好像比屈原还要早,虽然白蛇传只是个小说,成不了依据。
白蛇传是个神话故事,它的出现,不经意间颠覆了端午节的来历。蛇精究竟有没有,许仙是否真的与白娘子邂逅在断桥?这些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白娘子与许仙也过端午节,一起喝了雄黄酒。那么,照此推断,端午节很早很早就流传民间了。如此一来,端午节,就这样被一个神话故事,给无意间颠覆了。
事实上,你要考证一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不要说久远的风俗,就是眼下的世俗,它的起源也难以考证。前不久,村里要修祠堂,不知道谁第一个挂起了国旗,转眼间,呼啦啦一下子家家户户都跟着挂了。如果你非得弄清谁是第一个挂的人,可能是查无出处。更何况传统节日的来历了。
说到底,考证节日的来历,实在是枉费心机,白化力气。稍加留意,其实每一个节日的最后落脚点,都在一个吃字上!我怀疑,所有的节日,无非是给吃以一个理由。
粗略梳理一下,每一个节日大致都是如此。元宵,吃汤圆;清明,吃艾饺;中秋,吃月饼;春节,更是吃的盛宴,走亲访友,吃了我的,再吃你的,吃了亲戚的,再吃朋友的,哪一个节不是最后落实在吃上?
传统的节日是如此,新节呢,情况又如何?三八节,老公招待老婆吃;五一节,是劳动节,名为劳动,实是放假,轻松一下,去农庄吃;六一节,小孩子的糖果节;七一、八一、十一,庆祝会后是宴会;最近,引进了情人节,送了鲜花,进入包厢还是吃!大大小小林林总总一年四季多少的节,名是节,实是吃!
今天的端午节,你祭奠屈原了吗?还不是低着头管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