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世俗杂谈
(2014-03-01 21:34:32)
标签:
强制性何其涛声依旧祥林嫂陶渊明 |
世俗,从字面理解大约就是世间俗事,一般解释为风俗,是当前流行民间的约定俗成。俗虽有低级庸俗的成份,但有时候它比法律管用。法律是强制性的,而世俗是自觉遵守的,尽管有时候会觉得无奈,然而人言可畏,迫使你不得不遵守。比如结婚了,你得办酒。
世俗的力量十分强大,要想超凡脱俗还真不容易。这样的人不是没有,最著名的要算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三斗米折腰,辞官不做,种种田,采采菊,看看山。这样的处世方式,不要说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就是放到今天,他也是个另类。
当官多好,就是一个小小的村官,竞争何其激烈。陶渊明有官不做,在世俗的眼里,他是脑子出了问题。许多的猜想是少不了的,紧接着的流言蜚语会接踵而至;同时,朋友们会怎么看,家人会怎么埋怨,唾沫会淹死人的。所以,即使有些像诗人一样浪漫的人想学陶渊明,而事实上,历来少有人效仿,看来想脱俗实非易事。
不可否认,世俗虽俗,也有精华。既然是人们的约定俗成,绝大部份人都自觉遵守的规则,总有它存在的理由与必要。有位哲人说过,存在的总是合理的。比如尊老爱幼,睦邻友好。真执行
既然有精华,必然也有糟粕,世俗也同样。祥林嫂就是世俗的牺牲品。祥林嫂结了两次婚,就违反了世俗,祝福了她不能搭手,遭人岐视。为入俗,她穷其后半生,到庙里捐了门槛,最后沦为乞丐。
那么,世俗能改吗?曾几何时,大力推行过移风易俗,结果如何呢?移不了风也改不了俗,一切涛声依旧,足见世俗是多么的根深蒂固,难以撼动。世俗虽不能改,但也会变。这种变是潜移默化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变化的。
祥林嫂若生活在当下,结两次婚算得了什么,大可理直气壮。眼下有些明星还挖空心思自己制造绯闻呢。从这个意义上说,世俗也是与时俱进,有它的时代性。
我们都是普通人,想脱俗还真难。许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随大流,随大流,那就得加入世俗的队伍。脱俗需要勇气,脱俗,就得要有成为另类的思想准备。成为另类,就得孤单;孤单就意味着寂寞。有多少人承受得了这份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