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杨梅

标签:
阿多迪埠杨梅嘉庆山阴县志杂谈 |

所有的水果,我最喜欢的是杨梅。
喜欢,不是因为杨梅的名贵,是对我的口味。杨梅的滋味,酸甜适中、到位,品尝杨梅,怎一个爽字了得。每年杨梅一起市就买,一直到落市。
杨梅的地产不同,口味也有差异。慈溪的杨梅,多呈紫黑色。从外形看,这红得发紫像章子怡的杨梅,口感初品是甜,但后味带涩。形若乒乓球的“东魁”杨梅,颗粒是大,以仙居产味为最好,只是酸度欠缺,不够刺激。唯本地产的水晶素杨和一点红,最符合口味。晶莹剔透的素杨,一口下去,那甜、那酸,给人荡气回肠的感觉。
本地的迪埠村,以前就产这种素杨和一点红。迪埠村的杨梅,种在大雾尖脚下。山朝南,阳光充足,土质肥厚。所产的杨梅,肉质丰腴,口味纯正。
迪埠以前称直埠,往前推,明清两朝的绍兴城里人,也非常喜欢迪埠的杨梅。到了杨梅季节,他们会从绍兴坐埠船,到迪埠观赏和品尝杨梅。这不是我信口雌黄,有文字记载。清《嘉庆山阴县志》上记得很清楚,在第180页上。由此看来,喜欢杨梅的人并非止于我。
说到迪埠的杨梅,就想到台门里的阿多。阿多有个姐姐嫁到迪埠,每年夏至后都会送来两篮杨梅。台门里十多户人家,每家都能分到一碗。阿多有五兄弟,四姐妹,阿多排行第八,他爹就随口给取了这个名。后来阿多一家,随第二批移民到了海涂,迪埠的杨梅就一时中断。也许是那时留下的烙印,对迪埠的杨梅深植脑海,始终不忘。
十多年前,为求高产,迪埠对老杨梅树进行了改造,把老杨梅树都改成了“东魁”,结果得不偿失。现在,素杨只湖塘还有出产。
按时节,杨梅要到夏至前后才逐步成熟,农谚有“夏至杨梅满山红”。现在,市场上的杨梅,早在上月底前就有了。先是像慈溪的紫黑杨梅,过后就有了类似“东魁”的杨梅。上市早,价就贵,初时要卖二十多元一斤,现在是降下来了,大约五元一斤。
是不是由于温室效应,杨梅的成熟期提前了?昨天到湖塘去买杨梅,到了湖塘,才知道,还得过一星期能成熟。这农谚,到了湖塘,觉得还是正确的。想来现在的季节性果品,也许因是大棚给搞乱了。有人曾戏言,说,季节让大棚颠覆了,辈份让小姐搞乱了,不是没有道理。茶叶就是如此,也许杨梅亦同样。
物以稀为贵,湖塘的素杨现在是出名了。杨梅一出名,这假冒伪劣的货就一涌而上。路边卖杨梅的摊很多,外行的人不明就里,以为是湖塘产,实则是外地货。那红得发紫的杨梅,一眼望去就知道是“行”来的。这种把戏,农贸市场上常见,那些日常捕鱼的,用的就是这一招,“行”来养殖虾,冒充本地野生虾。做生意玩花样赚钱,原来是自学成才,无师自通。
一路寻去,找到湖塘街道叫“定山”的杨梅山。这地方面积不大,只有三十多亩。杨梅园入口装有铁栅门,据园主唐先生介绍,到时入园的门票就要一百元。现在,有几颗早杨梅树已红了,可以采摘。但素杨还呈青色,未到采摘期。本来想买几斤尝尝的,唐先生一口回绝,说不卖。那只得再等一星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