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记忆还在

标签:
化龙桥华甫中学张金牛楼板杂谈 |

前些日子,在无锡工作的秋良回来,相聚在城南“迪欧”。三十年不见,话题的重点,自然是同窗岁月的那些趣事。谈到最后,大家都说想回母校看一看。
这个愿望不算高,实现起来却多少有些难度。当然,主要是工作忙。上星期抽了个空,我特地去了一趟,拍了些照片,传到QQ同学群上,先让同学们过过眼瘾。
漓渚中学早不复存在,已改称华甫中学,这是1988年的事。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她依旧还是漓渚中学。
原先的校门还在,只是上面的雨篷和漓渚中学的校名不见了。门口小溪上的拦河坝形迹未动,非常熟悉;与坝并列建有一座小桥,想必桥对岸就是今天的华甫中学。
早上多想再睡一会。但迟了就没有热水了,值日老师还会逐个检查宿舍。想偷懒,没门。所以,那时的最高享受竟是睡懒觉。
这样想着,我似闻到了白杨树散发出来的清香。操场东面的大礼堂边,原栽有一排白杨树,每年新叶绽放,那叶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这香味留在记忆的深处,未曾消失。和着树叶的清香,这时节还有小步茶厂炒制茶叶时散发出来的茶香。茶香时浓时淡,似波浪,一波接着一波。两种香味参差夹杂,弥撒在教室、操场、宿舍。这香味我足足闻了四年。
其中的一位姓尉的保安,见我东拍西拍,南寻北找。他说我有一本五十年校庆的书,你拿去看看,也许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我们的楼上是女生的宿舍。大约她们听得不耐烦了,用脚踏楼板以示抗议。那时,男女生之间平时不往来,相处两月多,泾渭分明,形同陌路。但青春的萌动,还是如三月里的笋,悄无声息地在心里滋长。
楼上越抗议,我们奏乐的积极性越高,还用嘴模仿吹起了婚乐的喇叭。有位同学还用帐杆笃楼板。哪知道这木楼板有灰尘,上面一踏,灰尘就掉了下来,刚好掉到笃楼板那位的眼里。本来是隔着楼板戏闹,一下演变成直接“交火”。这位同学抠去眼里的灰尘后,揣了一盆水走上楼去,将水泼到女生的床里。
戏闹最终在哭声里收场。星期一,我们都被班主任叫去询问,结果大家统一做检讨。
许多的事,总是那样的巧合。从漓渚中学回来,沿着过去走过的路往回走。这条路我大约走过二百个来回,可如今却不认识了。过去的小路,现在都浇成水泥大路了,沿途的面貌大变,新建的农居、厂房,看着是那样的陌生。直到下岭,才找到了昔日的一点印象。到了山南洲,本来是想补拍屃石湖的。结果碰到了张金牛老师,他在钓鱼。
20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