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记忆还在

(2012-06-01 19:00:29)
标签:

化龙桥

华甫中学

张金牛

楼板

杂谈

有多少记忆还在

 

前些日子,在无锡工作的秋良回来,相聚在城南“迪欧”。三十年不见,话题的重点,自然是同窗岁月的那些趣事。谈到最后,大家都说想回母校看一看。

这个愿望不算高,实现起来却多少有些难度。当然,主要是工作忙。上星期抽了个空,我特地去了一趟,拍了些照片,传到QQ同学群上,先让同学们过过眼瘾。

漓渚中学早不复存在,已改称华甫中学,这是1988年的事。但在我们的心目中,她依旧还是漓渚中学。

有多少记忆还在
   漓渚近年的变化很大,好在那条小溪不变,找起来就比较容易。从新街区一路找到那条小溪,到了化龙桥,印象就清晰起来。这地方基本保持原貌,再往前就是漓中的校门了。

原先的校门还在,只是上面的雨篷和漓渚中学的校名不见了。门口小溪上的拦河坝形迹未动,非常熟悉;与坝并列建有一座小桥,想必桥对岸就是今天的华甫中学。

有多少记忆还在
   正当我在小桥上拍母校的大门时,从华甫中学内走来一位保安。也许类似像我这样的人曾来过不少,他问我是不是来看母校的。我说是的。看他热情的样子,我指着紧闭的大门,问他里面能进去吗?他说可以,小屋就是门卫,从小屋进去。

有多少记忆还在
   小屋内两个保安,与我年龄相仿。道明来意,两位非常客气领我进去。入内一看,除了原漓中隔壁的粮管所仓库保持原样,其他则面目全非。原来的大礼堂、操场、教育楼、宿舍、食堂,全部拆掉重建成新宿舍楼了。

有多少记忆还在
   站在原操场中央,耳边响起了“松花江水波连波”的乐曲。每天五点四十五分,随着起床的铃声、哨子声,高音喇叭接着就放这首歌。十五分钟后,是半小时的早操或跑步。冬天,此刻,天还未放亮,体育老师周狱或张金牛早就站在操场上,等我们列队出操。

早上多想再睡一会。但迟了就没有热水了,值日老师还会逐个检查宿舍。想偷懒,没门。所以,那时的最高享受竟是睡懒觉。

这样想着,我似闻到了白杨树散发出来的清香。操场东面的大礼堂边,原栽有一排白杨树,每年新叶绽放,那叶会散发出一股特有的清香。这香味留在记忆的深处,未曾消失。和着树叶的清香,这时节还有小步茶厂炒制茶叶时散发出来的茶香。茶香时浓时淡,似波浪,一波接着一波。两种香味参差夹杂,弥撒在教室、操场、宿舍。这香味我足足闻了四年。

有多少记忆还在
   一抬头,见一棵石榴村花开正盛。原先教育楼中央也有一棵石榴树的,那树显得苍老,现在这棵分明是后植的。此石榴已非彼石榴。顺着石榴树,目光转向南,终于见到一幢原教师宿舍楼还在。这是目前还留下的原漓中唯一一幢标志性建筑。

有多少记忆还在
    三十年弹指间,人是物非。若非小溪改道不易还在,还真认不出母校的模样了。

其中的一位姓尉的保安,见我东拍西拍,南寻北找。他说我有一本五十年校庆的书,你拿去看看,也许里面有你想要的东西。

有多少记忆还在
   他从宿舍的柜子里拿出书来,果然里面有许多照片,记录着漓中的旧貌。很快我找到了我们的毕业照。三十一年前我们是多么的青春,如今已是下午二三点钟的太阳啦。

有多少记忆还在                                     (教育楼旧照)
   告别母校,告别这位热心的尉保安。我拍下了虽然不是漓中的标志性建筑,是粮管所的围墙,但唯有这斑驳陆离的围墙,三十年面貌未改,多少能找回一点失落的记忆。

有多少记忆还在
   往回走的路上,见一处老屋、一条石板路,唤起了留在记忆深处的调皮。这里面原有一个加工爆花米的,晚自修或星期天不回家时,我们就到这儿“胖米胖”。想起“胖米胖”,还有一段趣事。

有多少记忆还在
   记得高一时,有一个星期天我们没有回家。晚上“胖米胖”回来,在宿舍里,我们边吃米胖,边用砖敲床,以此奏婚乐取乐。

我们的楼上是女生的宿舍。大约她们听得不耐烦了,用脚踏楼板以示抗议。那时,男女生之间平时不往来,相处两月多,泾渭分明,形同陌路。但青春的萌动,还是如三月里的笋,悄无声息地在心里滋长。

楼上越抗议,我们奏乐的积极性越高,还用嘴模仿吹起了婚乐的喇叭。有位同学还用帐杆笃楼板。哪知道这木楼板有灰尘,上面一踏,灰尘就掉了下来,刚好掉到笃楼板那位的眼里。本来是隔着楼板戏闹,一下演变成直接“交火”。这位同学抠去眼里的灰尘后,揣了一盆水走上楼去,将水泼到女生的床里。

戏闹最终在哭声里收场。星期一,我们都被班主任叫去询问,结果大家统一做检讨。

许多的事,总是那样的巧合。从漓渚中学回来,沿着过去走过的路往回走。这条路我大约走过二百个来回,可如今却不认识了。过去的小路,现在都浇成水泥大路了,沿途的面貌大变,新建的农居、厂房,看着是那样的陌生。直到下岭,才找到了昔日的一点印象。到了山南洲,本来是想补拍屃石湖的。结果碰到了张金牛老师,他在钓鱼。

有多少记忆还在
   起初我把他当风景拍,断然不会想到是他。当我回头走近了,才认出原来是张老师。紧握着老师的手,使我想起一句话,这叫缘分!

 

2012.6.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