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同康是源于笋。我不是美食家,但对同康笋的口味还是能辨别出来的。同康的笋没有“呵”味,吃起来甜津津的,非常鲜美。据行家说,那是同康的土质好,还有泥层厚,产出来的笋就白嫩粗壮。这鲜味是从土里孕育出来的。认识同康是很久了,不过未曾某过面,前天下午,特地去看了看。
从平水到同康还有十多公里的路程。车还未入同康,就有一种进入山区的感觉。两边的山对峙,一条柏油马路弯弯曲曲,沿山而转。路边开满了黄色的野花,仍是一派春意。现在想来,这是一种特别幽静的感觉,除了鸟鸣,剩下的就是溪水的潺潺声。所谓鸟鸣山更幽,大约就是这种意境。
(路边开满的就是这种花)
车到村口,有一块空地。从地上遗留笋壳的情况看,这儿应该是笋的集散地。放眼望去,村的四周满眼是竹;而道地、天井、阳台上,晒的都是笋干。

小村仍有不少旧台门。从建筑的砖雕与木雕精致的程度发现,同康一直来虽深居山区,却还是比较富有。我想这应该与竹是分不开的。
小村非常幽静。那小溪的流水声就显得分外响亮悦耳,溪不宽,水很清。

穿村往山上走,是一条石子铺成的机耕路。路边的小溪,上下游高低落差之间,形成了一道“瀑布”。拍下来倒也壮观。

沿机耕路前行,两边的竹林一派生机。鸟儿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我也分外友好,站立在竹枝上,摆弄身姿,变换着各种造型,我不停地按着快门。

转过一弯又一弯,这竹林深处还有人家。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竹。同康人生活在竹林之中,那是一种修来的福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