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伸手要官的彭玉麟
(2011-12-21 15:02:44)
标签:
彭玉麟南洋通商大臣朝廷法军杂谈 |
伸手要官,历代都有,清朝光绪年间的彭玉麟就主动伸手要过官。他要的官,职位还不低,是兵部尚书。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如此敏感的职位也敢伸手要,慈禧太后会给吗?
彭玉麟要官,他既没有化钱去买,也没有找关系,托人走后门,而是凭一纸奏折就要到了。这官要得也太容易了,是不是慈禧太后老眼昏花了?其实慈禧精明着呢,对慈禧来说,此刻彭玉麟要官,正是慈禧求之不得的事。
原来广西边关吃紧。法国佬在越南闹事,法军进犯谅山,窥伺广西。这一年是公元1885年。彭玉麟是年已69岁高龄。这时的清皇朝已是风雨飘摇,早被外国军队打怕了。彭玉麟要官不是为了要权,是为了去打法军,慈禧能不高兴吗?所以,慈禧见到彭玉麟的奏折就乐坏了,当即任命彭玉麟为国防部长,统领三军,抗击法军。
彭玉麟宝刀未老。古稀之年率老部下冯子材,抗击法军,在镇南关、谅山一战,大获全胜。这一仗打得法军抱头鼠窜,落花流水,大长了中国军队的威风。这是继二次鸦片战争以来,对外作战的第一次胜利。
彭玉麟(1817~1890)是个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能打败法国佬,并非出于偶然。据史料记载,彭玉麟出身秀才,却熟读兵书,尤其善水战,是近现代海军的创始人。他骁勇善战,战功卓著,官至水师提督、漕运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一等轻车都尉,太子太保。
彭玉麟要官不是为了要当官,相反,他曾六次辞官,带来的结果是他越辞,皇帝给他的官位却是越加越高。第一次是辞去安徽巡抚(相当于安徽省委书记)之职。当时是在咸丰十一年。第二次是同治四年二月,朝廷任命署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掌管鲁、豫、苏、皖、浙、赣、湘、鄂八省的漕政,是众人所垂涎的天下一流肥缺。但他又两次谢绝。第三次是同治七年六月,上疏请辞已当了七年的兵部侍郎。第四次是彭玉麟离职休养三四年后,朝廷又任命为兵部侍郎兼光绪帝大婚庆典宫门弹压大臣。待到庆典一结束,他立即上疏请辞署理兵部侍郎。朝廷接受后,又交给他一项差使,即每年巡视长江水师一次。第五次是光绪七年七月,朝廷任命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两江辖地广阔,又兼物产丰茂,南洋通商大臣一缺更是权大责重,一向非名宦宿臣不能任命。朝中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都曾任过此职。让彭玉麟出任两江总督,说明朝廷对他的倚重,但他就是不领这个情,接旨后即上疏请辞,隔日后又再次上辞疏。第六次是光绪八年,朝廷任命彭玉麟为兵部尚书。他接旨后即请辞。
在六辞一要中,彰显的是彭玉麟那超凡脱俗的儒家风范。彭玉麟在中法战争胜利结束后,于光绪十一年三月,便上疏请辞兵部尚书之职,朝廷未予接受。他又于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第三年七月、第四年六月接连四次上疏请求辞职。鉴于他的执着,朝廷只得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