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里的风景

(2011-09-16 16:21:33)
标签:

福全

乌龙茶

珠茶

功夫茶

杂谈

茶里的风景    喜欢喝茶与喜欢喝奶,有点差别。喜欢喝茶,容易对茶树产生一种亲近感;喜欢喝奶,不会对一头奶牛有亲热感吧。

上次去游若耶溪,看到平水江水库边的茶园就感到很亲切。平时喜欢喝茶,对茶树有一种特别的情结,停下来拍了好几张照,但总感到意犹未尽,心里一直惦记着这茶园。事实上,茶园也确实有一种美感。尤其是见到一个小山包,圆形梯田状的茶树,一圈一圈的修剪得齐齐整整的,十分养眼;一整片方形的,看起来也是那样的秀气。

现在是秋天,没有采茶女。静静的茶园里,见到的只有修剪整齐的茶树。如果是春天采茶的季节,茶园里应该是别有一番风采吧。想象着一群背着茶篓或提着茶篮的采茶女,一边采茶,一边唱着越剧,哪会是种什么样的景象?耳边是否会响起那首《采茶舞曲》?不过在我眼里,秋天的茶园,仍然是一道难得的风景。

绍兴是产茶的地方。平水的珠茶很早就出名了的,现在好像都改制成了龙井。其他的乡镇也都产“龙井”了,如福全的“福全龙井”,富盛的“诸葛峰龙井”。新昌也一样,推陈出新叫“大佛龙井”。

改制龙井,那是因为龙井茶的名气大。其实龙井只是一种茶的名称,主要的区别在于炒制的方法与外形的做功上。最著名的西湖龙井,数量很少,市面上好像见不到。直到现在,我也记不得究竟有没有喝过真正的西湖龙井茶。绍兴与杭州不远,气候与土质相差应该不多。人家龙井茶的名气大,傍一傍“大款”,改的无非是一个名称和形制的外观,内容的本质是“茶”还是那个茶。 

印象中平水的珠茶是不错的。只是那时还没有像现在那样能喝茶,久远了,记不起这珠茶的味与龙井茶有什么差别。但外观上的差别是天错地的。珠茶像珍珠,圆圆的,与福建的铁观音相仿。龙井呈片状,形若葵花子。做功应该也不同,炒制龙井大约很需要功夫。因为,有一种茶称“炒青”,制作随和,一炒即成,自然的原生态,从审美的角度看,当然称不上美。“炒青”以前是长喝,味道很香。现在,都喝龙井,具体到细分味感,珠茶也好,炒青也罢,我感觉与龙井难分伯仲。

前几天,朋友送了我两听台湾的乌龙茶。乌龙茶的味道与龙井茶是有些差别,喝起来有些红茶的味感。从外形上看,乌龙茶与铁观音几乎一样,口感上还是有细小的差别。乌龙茶比较和淡,铁观音相对浓烈。

喝乌龙茶与铁观音有些讲究,不能像我们平时那样的喝法。在家里平时是一壶茶在手,上网游神州,喝的是随意,没有喝功夫茶那种意境。福建与台湾喝功夫茶的情景我见识过,那种喝法,品的不仅仅是茶味,更是一种友情。

茶里的风景                               (烧开水的电炉与水壶)
     以前我有位朋友在福建工作,时间一久,喝功夫茶的技艺就学会了。他的家里准备了一套茶具,从煮茶,到斟茶,一整套的流程,说说这个过程也得费一番功夫。先是烧开水,第一道功夫是洗茶,将铁观音泡开,倒掉茶水,谓之洗;第二次加入的开水,这泡出的茶,才用来喝。客人每人一只小杯,主人一次次给客人倒茶。如果一壶喝淡了,这样的过程就再来一次。

茶里的风景                                  ( 招待客人的茶具)
     这样的喝茶,宾主之间显得十分亲热,即使第一次相见,也会很快拉近距离。86号我去镜湖湿地公园拍荷花,朋友带我去见一台湾客商,他就是这样招待我喝茶。虽然是第一次相见,喝着喝着,就像是老朋友一样,时间并不长,谈了许多话。原来,喝功夫茶的功夫,不仅在茶内,还在茶外,怪不得福建人与台湾人很会做生意。这样的喝茶情景,分明也是一道风景嘛。

茶里的风景                             (绍兴老茶馆倒开水场景)
      我的见识不多,对于茶艺自然也是孤陋寡闻。中国的茶文花博大精深,我知之甚少。除了能喝茶,我是连“会喝”都谈不上。除了见识过两位朋友的“功夫”,余下的只有耳闻目睹了。从电视上见识过有人用一把嘴挺长的壶给客人倒茶,那长长的壶嘴,远远的倒入杯中,很见功夫。近日,偶然见到一幅旧照,是绍兴老茶店的店娘给客人倒开水,那个倒水的功夫,也是非同凡响,同样令人叫绝。这样的场景,即使现在从照片上见到,也是一道难得的景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之月
后一篇:若耶溪访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