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的渡船

标签:
绍兴渡船水泥船河网纵横杂谈 |
乡下的渡船大体分成二种。一种是有人摆渡,另一种是无人摆渡。
无人摆渡的一般河面比较窄,渡船很有特点,需要描述一下。船呈四方,大约八尺见方,象打稻用的稻桶。船的两头系着绳,渡船时只须拉着绳,学着老太太念佛的模样,来回地揉一遍,摆渡的使命就算完成了。
无人摆渡的称野渡。因船呈四方,无论怎么看,也无法体味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来。一只四方的船,怎么横呢?它横不了。大约诗人所见的野渡船是一般的小舟,也是有人摆渡的,只是不见梢公,并非我们乡下这样的四方渡船。(网友古藤老树对野渡的描述很形象、贴切、生动,也像是猜谜的谜语:两支水蛇盘只斗,一支柯牢一支流。揉渡船就是这个样子。)
野渡船看似笨拙,却出奇的稳。俗话说四平八稳,大概意出如此,或者根据这个说法特意做成这样。野渡的另一个特点是24小时畅通无阻,只要绳不断,喜欢什么时候渡,都可以,比较实在方便。问题是经常断绳。原先是用草绳,粗粗的草绳样子是很壮实,可不耐用,时间一久,就发霉,所以经常需要换渡绳。有时是到半途忽然断了绳,只好用手脚划过去。有时是船在对岸,绳断了,只能望渡兴叹。这样的情形是家常便饭,习以为常。后来换作麻绳,再后来是尼龙绳;木头的船也改成铁板船,这样渡船的境况就大为改善。
绍兴是一个水乡,河网纵横,出入的交通工具以前主要是船。绍兴虽有许多的古桥,但撤渡建桥,这是近年的事。1992年建104国道南复线时,在湖塘还有这样的摆渡船,用船工来摆渡的。我家老屋台门不远处,原先就有一只这样的野渡船。现在,经济发展了,交通条件也改善了,绍兴县早几年就全面取消了渡船,改造桥了。乡下的渡船从此成为了历史。
今日搜遍百度,想找到一幅渡船的照片,化了一上午时间,却没有找到。只找到一幅东湖景区的渡船照(上图),很遗憾没有在当时把四方渡船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