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蟹
蟹在民间传说中的形象是极其不佳的,那是极恶之人转生的化身;白蛇传中,法海的结局只能藏身于蟹壳之中而永世出不来,也就属情理之中的事了。
文人对蟹也不喜欢,甚至有些刻薄,多作反面教材警示于人。影响最深远的是荀况在《劝学》篇中对蟹的描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说得蟹竟不及软弱无力的蚯蚓,自然得遭人们的鄙弃。现今仍有人对蟹的爬行方法看不惯,称其横行霸道,于是推断其不是好东西。看来蟹若不改其习惯秉性,想要落入政策、恢复名誉是有一定难度的。
既然蟹如此可恶可憎,本早该斩尽杀绝,弃之旷野这才痛快。也许正因为蟹的可恶,以至于很久未敢有人染指;抑或是畏惧,是敬而远之吧。直到出现第一个敢于吃蟹的人成为英雄以后,这才渐渐地使人壮起胆量来做一回英雄,过一把英雄瘾。
现代人终究是开明,尤其是对蟹的美味和营养有了充分的认识之后,对蟹也就友善了许多。只是英雄并起,都在蟹身上做文章,竟使蟹日渐见贵,身价扶摇直上,曾使众多平民百姓叹息未能有足够的本钱逞一回英雄。如此对蟹而言,在欣喜之余,不免惊叹:灾难真的开始了。
说到底蟹委实是无辜的,平白地受了许多的冤屈,种种流言和罪名,无非是好事者的信口开河或莫须有的强加。传说自然没有根据,荀况那绘声绘色的描述也值得怀疑。荀况说蟹有“六跪”,其实何止六跪,蟹是有八只脚的,也许荀况连蟹是何等模样也未见过,只是凭空的臆想罢了。再说蟹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这一点从小时候挖蟹的实践中得以验证:蟹是自己挖洞穴的。
从蟹的遭遇,足见流言蜚语之可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