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刘三姐

标签:
杂谈 |
寻 访 刘 三 姐
漂流到工农桥已12点了,这里属月亮山风景区,散落着当年拍《刘三姐》的诸多外景,如采茶、对歌、定情等。刘三姐与阿牛哥在大榕树下抛绣球的那颗大榕树就在工农桥边。爱情的力量总是那么伟大和诱人,连美国总统卡特夫妇也骑自行车前来探访观赏,看来这刘三姐的魅力还真不小。
中午在月亮山下的一小农庄品尝了糯米甜酒后,下午在导游小黎带领下骑自行车寻访当年拍刘三姐的场景。时间虽已过去三十多年,然而这里的地貌却没有太多的改变,大榕树依旧不改当年的风姿,1400多年的岁月风霜,照样枝繁叶茂风采照人。一路上步步是景,处处让人兴叹,阳朔风景甲桂林果然名不虚传,后来我们回到桂林市里,确实除了象鼻山就找不出好景致了。这就难怪刘三姐长得如此聪明能干美丽动人,原来是阳朔的山水养人啊。其实刘三姐只是传说中的人物,在阳朔要找到刘三姐的踪影,也是不难,也许除了电影《刘三姐》外,现实中处处都有刘三姐的影子。
导游小黎很精明。看我们对刘三姐有如此好奇之心,早在遇龙河漂流时就反复介绍《印象.刘三姐》是如何的壮观,场景是如何的美不可言,不看这演出似乎就得遗憾终生。他说晚上带我们去,每人只需50元,不仅观看的位置特别好,还保证刺激新奇。
《印象.刘三姐》是张艺谋导演的经典力作,现作为阳朔旅游的一张名片,影响颇为广泛,称之为全球绝无仅有的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票价最低就要188元。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演出场景?又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刘三姐以什么形象出现?对歌是否有现实的内容?与原《刘三姐》有何不同?对于刘三姐,本有一种别样情节,更何况是张艺谋导演的,又经小黎这么一介绍,更泛起无限欲望。既然如此,这《印象.刘三姐》无论如何都要去观看的。约好晚上七点他车来接。为了准时看演出,我们五点半就去吃饭,七点准时等在饭店门口。小黎说接的车居然是摩托车,摩托车就摩托车吧,只是随后发生的事着实让我捏了把汗。
车开出城进入乡村后就没了路灯,进村不远,有三五个村民在路边设了个卡,凡过路的每人收10元过路费,这事新鲜,还是头一会碰上。过了卡一直往乡村走,一路上黑灯瞎火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起来,小黎带我们去什么地方呢?观看这样的演出怎么会往乡下跑?心里的疑惑还没解开,车就在山坡上停了下来。小黎说到了,让摩托车驾驶员带路,要我们朝田埂上走,他不看演出,说到时他会来接我们。
黑漆漆的田埂小路有多少年没走了,由于心有疑惑,陡生不安。走不多远便到了河堤边,路没了,往下就是河滩。此刻心里开始恐惧起来,想会不会碰上打劫的?这人心隔肚皮,小黎究竟是怎么样一个人,我们只相处了一天,终究不了解,在这荒郊野外,真要是碰上打劫就麻烦了。也许是带路的看出我们的疑惑,他宽慰着对我们说没事的,往下面走就是了,来的人都是这样,回去时就高兴了。听他这样一说心里踏实多了,就大胆往河滩上走。走不多远,见山上有人坐着观看,这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再抬头看对岸,对岸灯火通明,台阶上已坐满了观众,这时才反应过来,小黎原来玩了一个花样,这不是正规的观看场地,原是场外的观景地,怪不得票价便宜那么多。观看台是当地的村民在山坡上做了阶梯,用小板凳临时搭就的。坐下后我们三人大笑,这就是印象刘三姐。
晚七点半正时开演。就在我们脚下的河滩上,早有几十个竹筏等在那儿准备演出,一时间燃起火把,照亮了漆黑的河面,一江灯火在山歌声中汇聚在一起,场面蔚为壮观。整个演出都在河面上进行,演员有六百多人,都是沿河的村民。昔日种地的农民,如今当起了演员,阵容又是那样的整齐协调,如同专业演员,这不得不让人惊叹。张艺谋不愧为是张艺谋,也只有张艺谋才想得出这样的宏大场面。演出的内容是什么并不重要,正如剧名是“印象”刘三姐一样,本来就是印象,没有实质的内容,却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分。演出主要分三部份,即红色印象、黄色印象和银色印象,而表现的手法同奥运会开幕式几乎如出一辙,形式相同只是内容各异罢了。回来的路上,三人同时发出的感叹是两个字: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