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秘合龙寺

(2013-11-07 15:39:39)
标签:

龙泉观

遗址

泰山

观音阁

大雄宝殿

分类: 游历

    在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黄豆峪村东侧,一个幽静的山峪深处,有一座新建的寺院,名叫合龙寺。虽然合龙寺为一座新建寺院,但它所在的山峪里,传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座道观———龙泉观,但这座道观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又是如何消失的,因缺乏相关记载,至今仍旧是个未解之谜。近日,我们来到合龙寺,在领略这座新建寺院恢宏气魄的同时,寻访龙泉观遗址,探究其始建和消失之谜。http://s12/mw690/001IxFGTty6DHyUKYVteb&690
    合龙寺的门殿朝向正南,为三开间,两层高,黑筒小瓦,白玉栏杆,飞檐翘脊,朱漆廊柱,褐红硬城墙,大红拱形门,钟鼓二楼分列门殿东西,一对石狮扼守山门左右,整座建筑气势威严,恢宏大气。http://s7/mw690/001IxFGTty6DHzbJ09M86&690
    门殿內祀弥勒佛、韦陀菩萨和四大天王。http://s1/mw690/001IxFGTty6DHzFvh9C10&690

http://s9/mw690/001IxFGTty6DHzPXdIQ48&690
    寺院中心是大雄宝殿。內祀佛祖释迦牟尼和阿难及迦舍菩萨。殿前有如意、观音亭、普渡桥、洗心池。http://s4/mw690/001IxFGTty6DHAqeAp593&690

http://s6/mw690/001IxFGTty6DHAvUN9z05&690
    大雄宝殿后面是一座正在建设的大殿。http://s2/mw690/001IxFGTty6DHAMA4sFa1&690
    继续往北,不远处就是观音阁。观音阁为庑殿式建筑,整座建筑位于高高的台基之上。在通往观音阁的台阶上,建有一座汉白玉凉亭,亭中塑有观音菩萨全身立像,台阶之下为莲花池,池中设桥,桥上塑有两条金龙。http://s10/mw690/001IxFGTty6DHCpc3Nvb9&690
    观音殿为仿宋式楼阁,共分三层,第一层为闭关寮,第二层为千尊观音殿和禅堂,三层供5.3米观音菩萨铜像一尊。
http://s5/mw690/001IxFGTty6DOXclY9uf4&69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门殿外面有一高4米、长14米的壁画,名为《姨母育佛图》,画的是“佛母生佛后,七日而命终,佛陀由姨母代养”的佛经故事,整个主题反映了姨母对佛陀的大爱精神
    虽然合龙寺为一座新建寺院,但它所在的山峪里,传说历史上曾经有一座道观,名叫龙泉观,但这座道观到底建于什么年代,又是如何消失的,因缺乏相关史料记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大雄宝殿正北侧的空地上,有一个柱础。这个柱础的底座为正方形,边长接近60厘米,柱础的直径为40多厘米。从柱础的风化程度来判断,年代比较久远。http://s13/mw690/001IxFGTty6DZ6MLYDO1c&690

http://s13/mw690/001IxFGTty6DZ6Qnki83c&690
  嘉靖碑上的碑文相对清晰,经过仔细辨认得知,龙泉观所在的山峪名叫凰斗峪,在明代是德王府的山场林地,是一个千峰耸翠、万淙潺溪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东连岱岳,西据灵岩,南接长城之巅,北依黑山之寨,环顾四周,山峪中央有一块地,应该算是一处潜心修身的清静之所。当年,有一道士名叫李道德,云游至此,突然发现有一条龙从东侧岩壁上腾空而起,随即,在龙腾之处,出现了一眼泉水,接着,百鸟从四处飞来,很多动物也出现了,前面有鹿在歌唱,后面有鹤在鸣叫。李道德随后在水边上又发现了一块石碑,碑上刻着“龙泉观”三个字。李道德意识到,这可能是有神灵在明示他,应该在此常住修行,于是,李道德便在此营造殿宇,创办了龙泉观。

  碑文上还介绍了当年龙泉观内的情况:龙泉观殿宇巍峨,内塑昊天上帝,左右真人,四圣天君,金碧晃耀,王相俨然……后来,李道德羽化成仙之后,留下的两个徒弟,一位名叫崇岩,另一位名叫崇云,俩徒弟继续传教,留下的徒子众多。但是,因年代久远,龙泉观至刻碑时,已经逐渐破旧,于是,弟子们在周围好心人的帮助下,开始修缮。

  碑文最后写道:昊天至尊,生乎无极之先,统乎万圣之尊也,神既安矣,善恶昭彰则神尤永安,人获永锡,俾重建之功,而不泯灭焉,可书万载不息也,此之岁月云耳。

  碑文落款为:德府管山场官李良、杨茂,管山场旗校康文銮、刘聪、袁隆、赵江。刻碑的时间为:嘉靖二十五年岁次丙午十月初十日立,立石人为:杨教和,玄门后学陈永争书丹,铁笔刘贞、贺章、王得友刻文。

  根据这碑上的碑文得知,龙泉观是由李道德所创,但具体年代不详。

    但是,在隆庆石碑上,我们又发现了不同的说法。

  隆庆石碑的碑文上介绍:皇封山场,地名曰凰斗峪,古有殿基,朽石犹存,号曰龙泉观也。乃有先祖李道德采访至此,仰天叹曰,前人已废,万千神圣亦有危矣……意思是,在先祖李道德来此凰斗峪时,龙泉观早已存在,只不过已经历久颓废。然后李道德着力筹建,终于让龙泉观得以重现。

  这两通石碑刻就的年代相距仅22年,但说法不一。从现场所发现的柱础来判断,龙泉观的始建年代应该远远早于明代嘉靖年间,因为柱础的风化程度,要比石碑明显。

     除两通石碑外,在其他历史记载上,找不到有关龙泉观创建的资料。

    或许从周围环境上,也可以寻找一些线索。龙泉观地处泰山脚下,泰山是道教名山,龙泉观的创建应该与泰山有密切关系。事有巧合,泰山最古老的道观之一“斗母宫”,古称“龙泉观”,而且明代嘉靖二十一年即公元1542年也有重建。莫非是泰山上的龙泉观,变换名称时移到了山下也未可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后算帐
后一篇:芋头母煮面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