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泥淤泉

(2011-11-14 09:52:01)
标签:

阎家河

印度

泥淤泉

济南七十二名泉

古庙

杂谈

分类: 游历
     泥淤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在济南南部山区柳埠镇泥淤泉村内。北距济南38公里,南距泰山10公里。泥淤泉村历史悠久,早年泥淤泉被称做印度泉,村子称做印度泉村;后来泉被淤塞后,缄而不涌,所以改称“缄泉庄”;当泉挖浚复涌后,又改称“泥淤泉村”。崇祯、乾隆《历城县志》和道光《济南府志》俱载:“印度泉,在梨峪庞家庄。”县志又载:“阎家河在梨峪中,源出印度泉,流入锦阳川。”泥淤泉村处于梨峪的东侧,阎家河穿村而过,现在河东称为泥东村,河西称为泥西村。淤泥泉村在群山环抱之中,村东有一座海拔626米的山,在周围是最高的山。

    淤泥泉在泥东村中部,泉边有一棵被称作“唐槐”的老槐树。淤泥泉有3个水脉相

http://s10/middle/5dd62a9fhb1a8d471cb69&690


http://s3/middle/5dd62a9fhb1a8d96d3582&690

http://s1/middle/5dd62a9fhb1a8dbcb4030&690
通的石砌方井池,主泉在东边,深10米,底部有洞深不可测,相传通于东海,俗称“海眼”。为了防止人畜跌入,村民用一块大石板盖住了。北边的井池水势较旺,西边的

http://s5/middle/5dd62a9fhb1a8e0baaf14&690

http://s16/middle/5dd62a9fhb1a8e2b99d7f&690

http://s12/middle/5dd62a9fhb1a8e464dafb&690
井池中布满了村民取水的水管。淤泥泉一年四季水势不错,水自池壁方孔流出,沿石渠

http://s12/middle/5dd62a9fhb1a8ec88bafb&690

从西、北两个出水口穿村而过,在村口形成很是壮观的小瀑布,流入阎家河。

http://s7/middle/5dd62a9fhb1a8f52bad26&690
                   村北出水口

http://s1/middle/5dd62a9fhb1a8fa79c1a0&690
                              村西出水口

    古村、古泉、古树,还应该有一个古庙,为此我与村民攀谈起来。村民介绍,此泉有个感人的故事。传说在唐朝末年,从印度来了9位高僧,他们见这里山清水秀,便住下来讲经传法。但意想不到的是,此地连续3年大旱,庄稼树木全部枯死,到处是被饿死者的尸体,不少村民背井离乡。9位高僧看到这种情景十分难受,决心要拯救这里的百姓。首先解决水的问题,在没有掘井器具的情况下,他们决定牺牲自己,用头掘井。他们察看好了水源后,九位高僧逐一用头撞地,相继而死。第九位高僧撞地后,果然撞出一股清泉。泊泊泉水流进了农家,庄稼复活了,树木冒出了新芽,外出村民陆续返回故里。但普救众生的九位高僧却永远辞别了人世。村民含泪在泉边掩埋了高僧的尸体,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为纪念九位高僧,泉起名“印度泉”。在该泉的西北50米处建起了一座庙宇,起名“九圣堂”。在文革期间,古庙被拆除建了学校。当时庙前有5棵古柏,每棵4、5个人方能搂抱一周,高达30多米,全被毁坏。现在封盖淤泥泉东井的石板就是古庙的一块石碑,我仔细观察了这块石板,上面的刻字依稀可见。

http://s15/middle/5dd62a9fhb1a90ef6549e&690
    在村民指点下,我来到了学校门前。正值星期天,学校没有人。但是巧的很,大门上的锁是虚挂着的,没有锁上。我推门而入,开始了紧张的搜索。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类似古庙的遗物。在大门后边发现了一通断碑,碑上刻着“名题隂碑”,碑文很难辩

http://s11/middle/5dd62a9fhb1a907935afa&690

http://s2/middle/5dd62a9fhb1a90b7d2861&690

认。由此可见,古庙之说,确有其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东北姑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