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失的古庙

(2016-01-30 12:10:14)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风雅汤泉

消逝的古庙:汪 圣庙

           文图 / 汪礼俊                

在太湖县汤泉乡赵河村境内有一处极具影响的古庙几乎被人遗忘。

今年上半年,笔者在查找抗战历史资料时,无意中发现了关于这座古庙的相关记载,兴奋不已,于是开始了追寻和探访。

据白启寰主编的《安徽名胜楹联辑注大全(上) · 太湖卷》记载:“汪圣庙在县城西北约五十里之屏风寨南麓,今属于赵河乡赵河村(现为汤泉乡赵河村),庙已不存。”该书记载了当时庙门前的一幅楹联:“佛法无边,一壁屏风悬宝座;圣恩浩荡,两湾汤水渡慈航。”在楹联下面作了简注:“作者:赵诗泱,清代当地人,秀才(查《赵氏家谱》注明为“痒生”);屏风:山名,即屏风寨;汤水:指汤水湾,有温泉,在庙南;慈航:前有注释(佛教语,谓佛、菩萨以慈悲之心度人,如航船之济众,使脱离生死苦海)。“

http://s14/mw690/001IxtIVgy6YYj53Emhdd&690
                                  83岁的赵华兵老人现场指认汪圣庙遗址所在地

为查找汪圣庙的具体地址,我走访了很多老人。据83岁的赵华兵老人回忆说:"汪圣庙就在通往汤水湾的那座新桥桥头处,现在庙址上新建了变电交换中心。听我父亲说,这座庙建的比较早。我六七岁时经常跑到庙里去玩。记得那座庙香火还不错,附近信众很多,建筑面积很大,坐东朝西,有前后两重殿,前殿正中是高大的汪圣大帝塑像,汪圣像左右两边共有四大护卫金刚,分别是红黑绿白脸。后殿正中是观音娘娘,左边是嫲娘娘,右边是送子娘娘;后殿东边,有一块碑状的“石老爷“,安坐在神龛上。石碑上刻有文字,,是些什么字,我记不清了。前后殿中间有天井和走廊,殿堂西边走廊进去是厨房和卧室,厨房后边有一处水井。"赵华兵老人的这些回忆得到了龙湾西冲84岁赵诗勤老人的认同。

庙门前的这幅对联详细地介绍了汪圣庙的地理位置、庙堂性质以及历史影响。汪圣庙建在屏风寨南麓,从远处看,仿佛像一尊悬挂在屏风寨壁上的神龛,红黄相间,格外显目。从近处看,庙的两边一边是芹河,一边是赵河,两河在汪圣庙处交汇后,然后绕庙南流入汤水湾,汤水湾因温泉得名,河道出口处为远近闻名的蛇龙崖和“九拓半”。

这幅对联值得引起足够重视,汪圣庙是一所供养“汪圣大帝”的专庙,并非一般佛教庙宇。人们不禁要问:汪圣大帝到底是谁?他缘何有“圣恩浩荡”之说?

汪圣大帝,原名汪世华,字国辅,号英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汪华,古徽州歙州登源里(今绩溪县大庙汪村)人。生于隋开皇六年(陈至德四年,即公元586年),殁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葬今黄山市歙县云岚山,史称吴王、越国公、汪王、汪公(圣)大帝。他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隋唐时期一位叱诧风云的历史伟人。

                      http://s10/mw690/001IxtIVgy6YYj86Fct99&690
                                                   汪圣大帝----汪华塑像

隋朝末年,朝纲不振,天下大乱,他率军平寇,拥精兵十万,先后攻下歙州、宣州、杭州、睦州、婺州、饶州,建立吴国,建都歙州,号称吴国王。在治理吴国十多年时间里,他广施仁政,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深受万民爱戴。汪华称王期间,颁布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纷扰不堪、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情况下,吴国境内却不见兵革,政清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这在隋末唐初实属绝无仅有的地域,史称“镇静一方,保境安民”。唐高祖李渊中原称帝后,他又审时度势,为维护国家统一,特别是避免生灵涂炭,主动放弃王位,于武德四年遣使奉表归唐。为表彰汪华,唐高祖赐封汪华为上柱国、越国公,食邑三千户,位列王公贵族,持节总管六州诸军事,后又仕于京城。贞观十九年,唐太宗东征伐辽时,诏汪华为九宫留守。

汪华去世后,徽州各地到处建立祠庙祭祀汪华,定期与不定期举行庙会。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从宋真宗开始到明太祖前后有八位皇帝先后十五次下昭追封汪华,这在古代帝王历史时代是不多见的。

由于受到历代帝王的追封和徽州各地的祭祀和崇拜,汪华的影响已经由人到神、由帝王走向了神坛,“汪圣大帝”的神号几乎成为古徽州的庇护神,并且随着汪姓氏族的迁徙和时代因素的影响,汪王庙、汪圣庙不仅在江南到处可见,清朝中后期也在江北各地可见。汤泉乡赵河村的汪圣庙可能兴建于清末或民国初期。

可惜的是,这样一座极具人文影响和历史价值的古庙,在日军路过赵河时,连同老赵河街被日军一把火烧毁,现仅存当年汪圣庙一具香炉,被当地民众移放在一座土地庙前,上面清晰地凿着“汪圣庙”三字。 http://s7/mw690/001IxtIVgy6YYjasOCW96&690
                                                  保存下来的汪圣庙香炉
http://s15/mw690/001IxtIVgy6YYjbri6a3e&690
                                    汪圣庙遗址已成为今日变电交换中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