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看这一丝表情,薛宝钗比林黛玉都要敏感,周瑞家的第一个感受到

(2016-09-25 20:54:57)

http://p1.pstatp.com/large/e9100019bade9b047fc

文:姑墨王子

我个人对于宝钗的感情历程是很复杂的,第一次读红楼时就不喜欢宝钗,就是因为宝钗一来就引起了林妹妹和贾宝玉的矛盾,总觉得她就是上天派来破坏宝黛感情的。

再读的时候,有点看不上了黛玉的小气,觉得大度的宝钗还是比较适合做朋友的。可能和当时自己的年龄也有关,刚过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时候,厌恶了那些为了凑成几个词句所营造的种种愁绪满怀无释处的气氛,觉得人生何苦活的那么累,心宽一点又怎么了。

如今读来,我为宝卿一大哭!

从原文中看,曹公给宝钗君的评价就很奇怪,我搜罗了几处:

宝钗初次进贾府时,算是旁白说的: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http://p3.pstatp.com/large/e9500005f21f1cf8314

和黛玉的比较之词,也是人谓黛玉所不及的地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

薛姨妈送宫花时说的:宝丫头古怪着呢,他从来不要这些花儿粉儿的;

宝钗和宝玉第一次正式见面的描写,宝玉眼中的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还有宝钗的判词:山中高士晶莹雪。

总结一下,就是人美、心宽、有气质,有度量。

http://p3.pstatp.com/large/e9100019c2ee382da03

虽然都是赞美之词,但,读着总觉得有点别扭。仿佛这些文字,都是苍白的,都是无力的,甚至极尽讽刺。

藏愚守拙,随分从时若是用在贾雨村这个年纪的人身上不能算个贬义词,算是对生活的体悟,生活的智慧。但是,却用在一个十五岁不到的少女身上,天真烂漫不见,老气横秋有余,实在悲哀。否则,就是就是一种“装”了。

贾宝玉看人其实是从外到内都看得到的。且看宝黛初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描述:一双似蹙非蹙绢烟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作者眼中的黛玉,更是宝玉眼中的黛玉。

宝玉看人,特别是看女孩子,就是这么样,一下子就能看到人心里去。整个人的气质,他都能感觉的到,所以才有他脱口而出的“颦颦”二字,可能这也是宝玉的宝贵之处。

http://p3.pstatp.com/large/e4b00052838c3779f0a

这里也有宝玉眼中的宝钗,也是有这么两句关于性格的评语: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这些特点也都是宝钗性格:是早熟少女的特征,没有天真烂漫的黛玉迷人,甚至都没有风风火火的凤姐有人格魅力。“人谓、自云”二词则充分说名了,她只是活在人们眼中与自己的口中,极力的塑造着自己,确实够励志的。但是,这样的宝钗是她宝钗自己想要的吗?

从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宝钗的才华,可以说杂学旁收比宝玉有过之而无不及,诗词造诣跟黛玉不是一个风格但实力还是相当的,画大观园时对绘画也是门儿清,但年龄比宝黛只不过大两三岁。可见,宝钗读过的书算是这些人里涉猎范围最广的,数量也应当是数一数二的。但这样一个有灵性有见识的女子又能怎样?

http://p3.pstatp.com/large/e4b00052864a280575e

当日有他父亲在日,深受酷爱,得以读书识字,各方面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但自其父亲死后,其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这样懂事的宝丫头着实让人心疼。

不过,没了父爱,其也就不成为女儿了,而真的就是贾雨村一般的奸猾。

送宫花一节,周瑞家的来到宝钗处的时候,宝钗是“满脸堆笑”,而宝玉来的时候则是“起身含笑”,仅仅是一丝神就如此假假真真,她是多么的老奸巨猾。可以想象宝钗在家也是早就见惯了各种场面,也早就把每种“笑”的运用都早已出神入化了吧。

http://p3.pstatp.com/large/e9500006231cf778722如果说黛玉到了贾府时时留心,处处在意,那么宝钗则是到了哪里都是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宝钗甚至比黛玉都要敏感。周瑞家的算是第一个见识到宝钗的这份敏感吧,不管别人再怎么客气,满脸堆笑确实难以令人接受。要多虚假就有多虚假,你不这么认为吗?而对宝玉的起身含笑,则是大多数人十分喜欢的笑容。由此也可见宝钗的做作了。

喜欢此文,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珍爱红楼梦。欢迎多多点赞、分享、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