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365娱乐 |
分类: 娱乐影评 |
几多年前,冯小刚大导演给我们来了一场《夜宴》,他似乎还有玩过瘾,于是这次又给我们来了一场盛宴。不同的只是,那次是帝王家,这次是贵族的,豪门的。
或许是因为想讽刺这个世界的物欲横流吧,整部电影,我真的只能看到物质上的奢华,从头至尾,没有一丝朴实的气息。
当然了,人家已经是既得利益者,在影坛也可谓是呼风唤雨,搞点派头,弄点势子,撩拨一下广大屌丝们的眼球,也无可厚非。毕竟,人长期处于高位,很容易不知道自己是谁。
但是,不能容忍的是,冯小刚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其在炫耀其华丽的外衣的同时,又要硬说自己实在搞什么讽刺,揭露什么社会现实。依我看,影片的内容与现实连半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忽悠,忽悠,道不尽的忽悠。冯小刚俨然又是另一个赵本山。影片中,他忽悠着出租车司机与处在贫困线上的老大妈。现实中,他忽悠着我们广大观众的智商。
我想,现实中平凡的出租车司机与贫苦的老大妈们,谁愿意去伪装一次高干与富婆,那她就真的是与冯小刚一样,突然脑子短路,连接不正常了。不去脚踏实地过生活,去玩那些虚无缥缈的游戏,都是没事找抽型的间歇性精神病患者。
再看一看其中的两位艺术家,那就真的是没事找抽型的人物,这其中或许有着冯小刚隐射自己的意味吧。但是,在优渥的物质生活中,活得不耐烦的他们,想要排泄一点精神垃圾,也不能往广大观众脸上拉吧。电影需要表现的是真善美,而不是那些个人性极其强烈的戾气、无聊与神经质。
真正的讽刺应当是静水深流,内藏暗涌。用下三滥的一组小品拼凑成一部电影,真的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吧。这一个个下三滥的小品,总结出一句话是:富豪、贵族们活得不耐烦了,还要拉上向往美好生活的穷人们疯狂一番,也真的是够无聊的了。
总之,它给观众表现出的是一种偏颇的成功学。其中,最刺眼的,还是影片中那一段段华丽的场景,拜金主义十足。他没有教会人宁静,恐怕那位出租车司机与那位贫穷的大妈,回去只会越来越骚动。我们观众也只会在一阵阵恶心中,感觉到这个社会的不可救药,一切都已经被物质所主宰。恐怕这类影片最应当告诉人们的是: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心灵与生活的出路吧。冯小刚,你的玩笑开得真的太大了,广大平凡的人们,真的不需要去欣赏贵族、富豪们无聊的低级趣味的生活。
面对这一切,冯大导演或许是也感觉到心灵上的不安吧。结尾的公益广告,才把人们引向正途,但这已经不是电影,为何又要把他搞成电影的一部分呢?当然了整部《私人订制》都算不得电影。因此,公益广告虽然好,但是我依然觉得这只是一种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