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小说苦难老龄化社会未来杂谈 |
分类: 小说园地 |
春风钻牛皮,春天总是咋暖还寒,倒春寒似乎比冬天的冷更进了一层,不仅冷在了人们身上,有时还会冷到了人们心的心坎里。
那年正月才过完一半,老李就又住院去了。没办法,他还得带着他十岁的儿子一起去住院。也许是家里穷,还有老李这个药缸子,老李的老婆在前年出门打工就在也没有回来过。她老婆这两三年也没有给他打过电话,老李更是不知道他老婆在哪里打工,自此他老婆的音信全无。他空落落的家里就剩病怏怏的他与他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
大家知道,这个医院可不是穷人能住的啊,刚住院的一二天,每天都要花去一两千,后来每天基本都要花去三四百。老李去年辛苦一年,才存了个五六千元钱,住了没到十天院,老李的五六千元也全部缴进了医院的收费处。口袋仅留了回家的路费。
没钱了,但他和孩子还要生活啊!他自己好还,他自己患的是糖尿病,不能吃多,他有时也不想吃。他就停止在街上买食物给他孩子吃,而是让他孩子吃在医院食堂订的饭菜,他孩子那里吃得惯那些饭菜。无奈,他也只能让他的儿子苦几天。
他儿子陪他在城里住了那么多天,他儿子也已经熟悉了医院周围的环境,于是他儿子也会经常到大街上去溜达。或许是饿急了,一次,他儿子看见街道上一垃圾箱里的一方便袋里有吃剩的烤鸭,他儿子一个箭步就奔了上去,捡起那袋别人吃剩的烤鸭就大吃起来。
也许是天缘巧合,这一幕正好被当地网络论坛的一采风编辑发现,那编辑见此情此景就连忙拍下了几张照片。编辑见他儿子这样,出于同情心与好奇心,他就走上去与他儿子聊了起来,了解情况后,那编辑就跟着他的儿子一起走进了院。编辑就对老李家的情况作了一番全面了解,回去之后,略作整理,那编辑就把他那天采集到的情况发布在了那家当地网络论坛的首页上。
信息一经发出,第二天就得到了当地民政部门的重视。民政局的人员,第二天就去了医院
,对老李作了一番慰问,并立马通知老李说,他家已经被定性为“五保户”,老李和他的儿子都会享受五宝待遇。另一方便,民政局见老李病重,出院回去了也不能做多少体力活,父子俩的生活一定还会非常苦难,苦的更会是老李的孩子。所以,民政局进一步决定,让老李父子俩都住进当地乡敬老院。
一个四十多岁的大男人和一个十岁的小孩住进了敬老院,立马就成了乡间的大新闻。
一个处于盛年的大男人住在老人窝里,自然也会少不了老人们的调侃与奚落。但,老李也想得开,既不怕社会上的风言风语,也不怎么理会敬老院里的那帮老人,他每次都只说自己身体有病,不能干活。
不过,有些东西是回避不过去的,因每次一些慈善人士和有关政府单位送点东西,乡民政和敬老院都分别分给了老李和他儿子一份。这样,敬老院里的那些老人的心里就有些不平了。一位老人约同几位老人到乡民政所去大闹,一位老人说说:“这世界真是蹊跷,哪有小伙子住敬老院的,哪有十岁的孩子就是五保户。别的不说,他俩分我们老人的东西就是不对。”另一位老人说:“我们并不是与孩子计较,每次来了东西,拿一点给那孩子可以,但不能每次都和我们一个样。”还有一位老人说:“老李他说他身体有病,这世上又有哪个人的身体没个毛病。反正年轻人不能欺负到我们老人头上。”一时间乡民政说就像煮开了一锅煮,大家争论不休。不知道那种时候我们的老李还是否能够从容淡定得起来,那刻,他会不会因自己的命运而感到悲凉呢?
社会上的人见老李住进了敬老院,而他又有个小男孩,就对他的孩子打起了主意,想去收养他的孩子,但前提是孩子以后不能和他见面,收养的人会给他两三万块钱作为补偿。想收养他儿子的是一外地人,经过几个日夜的思索,另一方面迫于现实的困境,他也就答应了人家的条件。
那天,要收养老李儿子的人来到敬老院,立马就给了老李几万块,老李也把孩子叫了过来,让那个人领出了敬老院的大门。孩子走后没过几分钟,老李就立刻伤心地痛哭了起来。哭了一会儿,只见他像突然变疯了一样,一边咆哮着,一边哭喊着冲出敬老院的大门去追他儿子。
人海茫茫,车来车往,他焦急地向附近的居民打听着,他痛哭地寻觅着……幸好,在那位领养人与他儿子正在上车的时候被他发现了……
注:本故事据真实实例改编。这是我又一篇与养老院有关的文章,也算是与老龄化社会有关吧。中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敬请诸位网友关注养老问题。关注当下,就是关注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