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今思昔:看身边的家校关系

标签:
校园 |
分类: 教育教学 |

下半年开始,老婆被调配到太平小学教书,因回来不便,中餐就自己在学校炊。现在已近期末,就算是每天只中午烧一餐,现在也已经烧了几十餐了吧,但她却一直没有为中餐买过菜。不是舍不得,而是不用买,因为每天都有很多学生从家里带菜给她吃。一学期下来,他厨房里的菜总是堆得满满的,除了基本的蔬菜,学们也会拿鱼肉鸡蛋等精品菜类给她吃。
她的幸福光景,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在陈屋小学教书的美好时光。那时,我和另一位单身男老师寄宿在学校,一日三餐都要自己炊。家长们见我俩是远方来的老师,从家里带菜不方便,大山沟里,有没有个可买日常菜品的地方,于是,他们都自发地让自己的孩子带菜给我们吃。带来的菜品中,四时的蔬菜自是不必说,应有尽有;青黄不接的时候,他们就买肉卖鱼来卖鸡蛋来,特别是鸡蛋,总是二三十个的拿来。记得有一次,我和那位老师晚上懒得烧饭,见有那么多鸡蛋就干煮鸡蛋吃,那次我俩总共煮了二十多个鸡蛋,一晚上,每人吃十几个。
说到多,鸡蛋还不算什么,因学校坐落在水边,鱼,可是大多特多——大鱼、小鱼;新鲜鱼、咸鱼;鲫鱼、鲢子鱼;真是把一个小小的厨房弄得琳琅满目。记得那一年,自从进入冬月后,我俩就有吃不完的鱼,吃到第二年放暑假时,厨房里竟然还剩下十几条鱼没有吃完。
除了拿菜给我们老师吃,那些家长们还经常把我俩请到他们家里去吃,每年正月那可是家家必请,正二月的中餐晚餐,我俩都几乎都不用在学校自个儿烧饭了,都是在学生家吃。不只是正月,平常,学生家没有什么大事喜事,都会请我俩去吃饭,我俩厚着个脸皮,总是每请必到。
亲,听我这么一说,你是不是觉得那里的家长非常地尊师重道啊!是的,的确是,他们是那么真诚的对到我俩,丝毫不同于时下一些家长对于一些老师的巴结讨好。当然,我俩也不是白眼狼。那时,我俩都是刚出校门的毛头小子,也都是光杆司令一个,扎进深山的那所学校,更是心无旁骛。我俩又不喜欢打牌,总是一有时间,就与学生么呆在教室里,上上课,聊聊天。当然也有课外活动,学习累了,我俩也总是和学生们一起疯,做广播体操,踢毽子,跳房间,斗鸡,打羽毛球……课外生活也是那么丰富多彩。
那年,那所学校的教学条件极差,就两间教室,几支粉笔,再加一满是黄土的操场;有四个年级,老师也就两位——我和我的那位同学,每人教四门课。抚今思昔,也许那时我俩在那所学校所进行的教育,根本无法与现在所提倡实行的素质教育相提并论;但,那个时候,那些学生们似乎比现在的孩子更加乐于学习,学得也是那么轻松快乐;我俩教书教得更是快乐,也很有成就感。学生们都很争气,在那一年的教学评比中,我俩教的八门学科的成绩,在全乡的评比中,均进入了前三名。
由于某种原因,教完那一年,我就离开了那所学校,也一度离开了教育岗位,直到2010年我才又正式踏上了教育这条道路。
重新踏上岗位后,总是能听到好多老师经常抱怨世风日下,抱怨尊师重道的传统被家长们抛到了九霄云外的声音。抚慰今朝思念往昔,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确实存在,而且是在很大范围内存在。就拿我现在所在的这所学校来说,与我当初所寄宿的那所学校一衣带水,同属山区学校,当时这两所学校的学生的家长对老师都是那么的殷勤,而现在,家长们却是十天半月的跑到学校老陪老师吵一架,更不谈拿菜给老师吃,请老师吃饭。
“曾日月之几何,而人情不可复识。”不知道是家长们变了,还是老师们变了,亦或是二者都变了。但培养下一代的宗旨不能变啊,家长们,老师们,你们应当警醒啊!
前一篇:是什么牵绊住了游子回家的脚步?
后一篇:“积粪厕所兜着校门”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