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散文随笔】学校食堂琐记

(2012-11-14 20:48:22)
标签:

宿松

学校食堂

钵盂

乡村教师

老吴

分类: 散文随笔
【散文随笔】学校食堂琐记
    时下瘦身浪潮依然汹涌澎湃,追求时髦的美眉们更是为此痴狂。腰间敦敦的脂肪,总是让她们嘟嘟着嘴巴。我说美女们,别灰心,别丧气,到我们学校来吧,保你梦想成真。
话说这个星期一,我与我们学校最时髦的美女教师坐在一起聊天。她说她上个星期熬死了,星期五回家之前,她就打电话给她妈妈,让她妈妈炖好肉,她回去要吃,回家后,她就立刻吃了两大碗。她又说,星期六的时候,她家又烧了她从我们这里买回去的土猪肉,她又吃了两大碗。我说,仅仅上个星期一星期没买烧过荤菜,你就苦成那样啊,这种饮食生活以后应当是常态哦。她立刻就惊讶地说:“不会是真的吧!”我说,怎么不会呢?你没来的去年,我们在学校,吃一个星期萝卜,吃一个星期白菜是常事。现在与更以前打比,已经好多了。我说完,只见她无奈的咬着嘴唇。我又说你实在熬不住,可以自己从家带口锅星期中间炖点肉吃啊!她就未置可否地笑了一下。她那么想吃肉,你们一定觉得她很胖吧,她可是绝对的标准身材;在我们学校想吃成个胖子,那绝对是异想天开。
我们学校食堂的伙食虽然很差,但也是一步步的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哦。下面就让我依次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饮食发展史吧!
家乡有句俗话,说,先生先,屁股尖,一粒米,吃三天。这话虽有些夸张,不过也是当时一种艰苦生活的反应。记得那时候,我们学校的食堂,由老吴先生负责买菜,诸位博友,你能猜想出他每天买些什么才回来吗?我说出来,也许没人信。那时候每天的中餐,他就给每个人安排一块豆腐,半个辣椒。早晚餐,他就买一些便宜的菜处理才回来,叶老师豆芽白菜萝卜等。那一年,大家吃饭时总是怨声载道,结果一个个人长得像豆芽一样。前一段时间,有一老师肾结石病发作,住院回来,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我得结石病住院的费用,老吴要给我报销一半,我是他那个时候老迈豆腐吃,吃下的结石病。”听后,老师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之后就把矛头一致指向老吴。幸好,学校只让他买了一个学期的菜,要不然大不是变成石头,就得变成豆芽了。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新的后勤主任上任总该改善一下生活吧。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是没有经常买豆腐吃而。每餐的菜,依然是每人一唐僧钵盂三分之一大小钵盂。总是菜没了,饭还大半碗,只好伴着那点菜汤味往下咽咯。
伙食不好,这后勤主任就走马观花似的换,前年轮到我小吴做后勤主任,老吴主任留下的传统,我可不敢轻易地就把它变了。也是经常买点豆腐和白菜回来吃,有所改变的是,我经常买点鸡蛋回来吃。
这种情况,直到张老师调了,由他任后勤主任,才有了根本性的变革。他在答应任职前,说:“要我做,那一钵盂一钵盂的端菜,我不愿意,要我做,每餐就多炒几样菜,大家围在桌上一起吃。”大家都纷纷表示赞成。目前这点生活的阳光,就是从他手上传下来的。大家围在一起吃饭,虽然基本都是些素菜,但吃饭时,你一句我一句,说说笑笑,吃起饭来,还是蛮有滋味的。物质的贫乏,只好用精神来补足的。
说到这,诸位吃货可能会对我们学校的生活敬而远之。但我们学校的食堂,还是经常有些预料之中的惊喜的。我们学校有几位老先生,附近村庄每有哪家老人百年之世,都会请他们去写祭文,上祭。报仇就是,送一只羊腿给他们,他们自己在家舍不得吃,惺惺惜惺惺,每次都把羊腿拿到学校食堂来,让大家美餐一顿。
更有那些吃货可遇不可求的食品——正宗锅巴粥。去年我们学校从县城分来一位老师,回家一说,我们学校的锅巴粥好吃,她的全家人都想到我们学校来吃一次。我们经常对她开玩笑说,你干脆用盆子装点回去,带给你的家人吃。
因我们学校坐落在水库边,绝对正宗的天然无污染的野生鱼虾、泥鳅、团鱼等也是偶尔能吃上一大顿的。
生活就是这样吧,我需要在苦中寻乐,让平淡清苦的生活能激起一些美丽浪花;也正像我们上课一样,需要把那些味如蜡的文字,添加一些幽默的滴剂,让学生在快乐中消化掉那些文字中蕴含的知识、养分。
但,做乡村教师是毕竟是清苦的,在人们的印象中乡村教师是吝啬的;去旅游,导游们是最不愿意接教师团的;买商品砍价,商家们说,老师是“尖”(方言,吝啬义)得日贼的……今天,我作此文,是不是有进一步确证了教师们吝啬的形象的呢?
同样是人,为什么一做先生,就变得那么吝啬了呢?难道那句“先生先,屁股尖,一粒米,吃三天”的俗语,永远都会是先生们的谶语?
【散文随笔】学校食堂琐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