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1900——写在母亲节
(2012-05-13 00:09:18)
标签:
英美客轮陆地母爱1900海上钢琴师文化 |
分类: 娱乐影评 |
海上钢琴师——1900,一出生就被他的父母遗弃在往返于英美两国的客轮上,一烧煤工收养了他,但在1900十来岁的时候,那个烧煤工就在一次意外中丧生了。1900自被遗弃的那天起,直到死亡,没有一次走下过那艘客轮,最后客轮被炸,他与客轮一起葬身于大海。不是别人不让他走下客轮,踏上陆地,而是他自己压根就不愿走下那艘客轮。
在客轮上的三十多年里,他也有过走下客轮踏上陆地的想法(因为他想去找令他一见钟情的女孩),但仅仅只有一次。他精神饱满,兴致盎然地下着通往陆地上的梯子,走过一半时,他抬头望了望眼前一眼望不到头的水泥森林——纽约。顿时,他呆住了,他迟疑了。思虑片刻后,他脱下头上的绅士帽,用手用力把帽子掷向空中,帽子画出一条优美的弧线,落到了海里;之后,只见他毅然决然地转身又走回到船上。他说:“陆地是一艘大大的“船”,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他说那些看不见的东西阻止了他下船;绵延的没有尽头的城市是上帝的”钢琴”,在这架“钢琴”上面有上万个琴键,没有尽止,无止尽的琴键,他弹不出旋律,这会使他无立足之地;陆地充满太多变数,无止无尽,这会使他崩溃。
影片的主题包含了人生观、哲学观、世界观;寂寞、遗弃、漂泊也《海上钢琴师》这部影片思考的对象。明天就是母亲节,我想从母子角度简略谈一下这部电影和我的一些感想。
电影中除了1900,其他人都是大地母亲的子女;而1900的母亲应当就是大海和那只船以及船上人们集体表现出的艺术情怀(呵呵竟把1900说成是杂种了),这艘船上装载着浪漫、自由、生命的本真,装载着1900。生命的纯真浪漫怎么可能愿意投入功利而粗野的陆地的怀抱里呢?1900在船上长大,注定要在船上呆一辈子。
1900在将要踏上陆地的一瞬间,最深刻感受到了船上的美好,自己“母亲”
母爱——润物细无声:母亲总是在默默间给予儿女最好的最真的。
母爱——心灵的家园:总希望在自己最无助最伤心时母亲出现。
母爱——80岁还想有位母亲:逐渐的母亲走了,我们也老了,孤寂的黄昏岁月又想到了母亲。
年轻的我们闯荡天地,思恋母爱的时候,何曾又发现过母亲的寂寞与忧伤呢?
昨日母亲回家,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我突然觉得十分的惆怅。她迈着轻而缓的步子,看着她的背影,不知为什么,我顿觉她是多么的忧伤。她背着的黑色的包里,好像装满了万千的忧愁。每个星期,她都奔波在幼小的孙子与长年患病的老伴身边,星期一我们在学校盼着她,星期五父亲在家里盼着她。
(不写了,越写越不成样子,他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