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常见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2013-06-13 17:36:27)
标签:
烘焙原料和问题美食 |
一、油脂酸败问题及预防措施
如何防止油脂酸败和哈败是饼干生产和销售中的重要问题。油脂氧化是导致油脂哈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油脂氧化包含许多复杂的化学反应,诱发因素有很多,例如,生产中的高温会加速油脂氧化。所以,在实际生产中,需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措施来预防。
1、
据专业人员介绍,小麦胚芽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活性酶等物质,这些物质容易引发脂肪水解、氧化等问题,从而导致脂肪酸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引进了提取麦胚技术,通过提取麦胚,可延长面粉的保质期,但同时麦胚中的维生素E也被提走,从而降低了饼干中油脂的抗氧化性。
为预防油脂酸败和哈败,可在饼干用油中加入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但是在应用抗氧化剂时,必须遵守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国家标准。
2、面粉改良剂对油脂酸败和哈败的影响。
增白剂等面粉改良剂也会造成油脂的酸败。如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是一种强氧化剂,在加热到100℃后,会分解并挥发,但若用于含油食品,则会迅速使油脂氧化,导致食品氧化酸败。
对此,改良剂、专用面粉等上游产品的技术改进必须考虑到对下游产品的影响,并将不良影响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通报。同时,饼干企业的技术人员要考虑到改良剂可能对相关产品造成的影响,禁止供应商在用于含油食品的面粉中使用增白剂,同时也不可将含增白剂的面粉混用在含油食品中。
3、油脂本身的酸败问题。
现在,很多饼干企业对油脂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要求很严,供应商为了达到企业要求,通过碱洗等手段降低油脂的酸价,造成油脂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另外,冬季油温偏低时,油会在管道中凝结,堵塞管道而引发生产不畅的问题。
为防止油因温度过低而堵塞管道的问题发生,冬季可以对饼干用油适当加热和保温,但不能使油长时间处于高温条件下,否则会引起油脂氧化酸败。
二、异物混入问题及预防措施
在饼干生产及原辅料供应链中,操作人员的头发、塑料毛刷、包装物及其封口线绳、针等异物的混入,都可能造成质量事故。
为消除异物混入的问题,须对上述各环节加强管理,特别要格外注意针等危险性杂质的混入。建立检查、领用、检修等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关键部位要使用磁铁或金属探测仪器等器具对异物进行排查。
避免异物混入的最佳方法,是使用从小麦清洗直至饼干包装,由连续管道、罐车、筒仓储存、输送、饼干烘烤组成的连续生产线,这样能大大降低混入异物的可能性。
三、二氧化硫超标及预防措施
饼干中残留的二氧化硫主要是改良剂焦亚硫酸钠的分解产物,在饼干生产中,食品企业为改善面团的延伸性和可塑性,可能会超量添加焦亚硫酸钠,造成二氧化硫超标。
为预防饼干中的二氧化硫超标,首先,应该对面粉供应商加强管理,选择产品品质稳定、信誉良好的面粉供应商,为配料时减少焦亚硫酸钠的使用量而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应该按照法定标准使用焦亚硫酸钠,从而杜绝焦亚硫酸钠的超标使用问题。第三,使用生物酶制剂替代焦亚硫酸钠。酶制剂的成本相对较高,但随着酶制剂推广范围的扩大,其生产成本也会有所降低。
四、微生物超标问题及预防措施
菌落总数、霉菌等微生物超标,是困扰很多饼干厂特别是中小型饼干企业的一大难题。对于这类问题,媒体也不断做过报道。
为防止饼干产品的微生物超标问题,应采取多种措施:1.加强生产过程的环境、设施的卫生控制。2.注意烘烤后产品包装区的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污染。3.加强操作人员卫生意识的培训,促使员工养成自觉的卫生习惯。4.加强对供应商的卫生管理力度。现在,部分包装材料生产企业的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包材企业应加大这方面的管理力度。
五、包装标识的不正当使用
部分饼干生产企业不适当地夸大产品的其他功效,或在包装上标识含有法规不允许的图案或文字。另外,饼干包装上还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生产日期打印不规范,或提前打印等,企业在日常检查时应格外注意。也有少量企业在包装上印制“本产品不含防腐剂”,这是纯粹的商业炒作,因为,在含水量很低的饼干类产品中,只要包装完好,就不会发生微生物引发的腐败变质的情况,根本用不着添加防腐剂。大多数饼干的含水量在2%-4%之间,水分活度值(Aw值)很低,在0.65以下,霉菌等微生物几乎不可能生长和繁殖。
2008年5月1日,我国首部饼干国家标准《饼干》(GB 20980—2007)正式实施。该国标规范了饼干产品的分类、指标要求、检测规则、标签及包装等,对饼干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要求、贮存及运输要求、检验方法等也做了详细的规定。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严格的监管,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因此,饼干生产企业需按照规定使用包装标识,在带给消费者安全食品的同时使自己得到长远的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