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美术及其意义
满建国
一、 取景艺术讲究、场面宏大、构图辽阔壮观,再现了西北地域的苍茫朴野之美。
长河落日、大漠驼队、高原雪山、孤烟溪水、悍马奔驰、莽野丛林、风火城墩、干裂大地、西风黄沙、黄河飞瀑……将西部的阳刚苍凉尽现眼底,引人耳目、撼人心魄。为西北的地域风情开启了一扇通往灵性、神圣和冥想的大美之门。
安重深沉的祁连山峦峰谷,变幻莫测的石羊河星空流云,流光溢彩的丹霞神姿,林立楼宇的参天古树,醉卧沙场的钢刀兵刃,长袍阔袖的仰天长笑,汗血宝马的拼命奋杀,狂风卷日的倾盆腥雨……细品每一个画面,宛如用大笔勾勒出的浩然之气,生死刚正、廉顽励层懦。把刚健笃实的美质重新输入我们的肌体,从美感上树立起可定天下大难的风骨基因,重塑阳刚的地域气象。这些画面,犹如文化输血,祖先的血液就像婴儿的脐带血,其中的干细胞一下子就激活了观者心中隐约神识。
二、以各种类型的艺术样式来反映深厚的地域文化积淀。
马踏飞燕、铜车阵马、汉墓石像、汉简帛书、壁画油彩、古书木刻、庙宇佛尊、经卷蕃文、棂廊匾额……从不同的艺术领域和样式上展现河西走廊的文化历史,梳理出具有西北地域特色的文化脉络,让观者有了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超时空的情景连接,让一件件文物珍品、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的来龙去脉展现的有板有眼。同时,古代、现代情景的穿插,在视角形式有了独到的艺术神韵,新鲜悠远,令人想象无穷。
三、敦煌——《河西走廊》美术中的“亮点”。
敦煌是河西走廊的一颗艺术明珠。诗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壁画彩塑精美绝伦,对后世乃至全世界的艺术影响也是屈指可数的。画者李工背景的交待,以及制取养料,勾勒做画过程的故事描叙,将艺术的神秘面纱一层层揭开。再观画者长线条的挥洒,辉煌色彩的铺陈,无隙不画的满构图,对称中的千变万化,体现了技法的伟大。细睹这一幅幅精美的神品,如观垓下大战,百团之战,千军万马,阵式壮阔。又如听交响乐,钟鼓齐鸣,排山倒海,整肃跌宕,惊心动魄。而长期以来,中国画坛沉湎于小巧优美,却排斥了伟大壮美,乃使民族的精神也趋向灵性乃至萎靡。所以敦煌壁画正可以作为引发我们重新认识并创造伟大艺术的启迪。“敦煌画派”的打造,“朝圣敦煌”的全国美展征稿、巡回展等等,正拉开了这一序幕。
四、电脑合成媒体的运用,使得场景故事生动再现。
长城的建造流向,王朝的成败兴衰,作战的步署发展,区域的扩展收缩,农耕的收成荒废,河流的流经干涸……电脑合成媒体的运用将河西走廊的历史源缘描绘的栩栩如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