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语录(博主整理)
(2014-11-21 16:55:01)
标签:
叶嘉莹语录中国诗歌 |
分类: 赞之歌 |
1.中国古典诗歌的文化蕴藏非常丰富,但好比你生在一个非常富有的家庭,却找不到打开财富的密码,空有这么多遗产,非常可惜。
2.中国文化、诗词的意境都从汉字中得来,英文词性变化体现在拼音的变化,我们的变化是从读音。诗不仅是情意,还有平仄、声调,读诗要念出短促的入声字。
3.中国的古诗是经历几千年传下来的,它是有它的意义和价值的,那是经过大浪淘沙传下来的。
4.诗是感情的活动,人是感情的动物,离别的时候写诗是写你的悲哀,欢聚的时候也写诗,那是写你的快乐,诗不是一个抽象的,莫名其妙的东西,是人的感情、心智、意念、理想的流露。
5.诗词是很微妙的,它有一种更幽微深隐的感觉,是结合了声音来更深入地去体会的。
6.我一直讲兴发感动,就是我认为诗歌是有生命的,诗歌不用我宣传来保存,它自己本身诗歌里面的生命就使它长存不朽,而这个诗歌的生命在吟诵之间是最能够表达出来的。
7.真正好的诗歌会带着诗人的感悟和生命,诗是他整个感情、心思意念的体现。
8.当我从密密麻麻的书架中走出来的时候,我觉得王国维的精魂就跟在我的身后。
9.我们中国古典诗词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宝藏。好比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留下了大批遗产,但是却找不到开启它的密码,白白的有这么多遗产,很可惜的一件事。
10.诗歌是有生命的,你不懂是缺乏诗歌的修养,懂了就会感动。
11.中国古人讲究诗教,诗教按照《毛诗·大序》的说法是可以“感天地、动鬼神”,有一种教化作用。
12.诗词从小就嵌在学生们的脑子里,会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
13.一定要让孩子多识字,不仅要识字,还要会读诗。
14.我深信孩子们如果能在童幼年时代,就学会了古诗的诵读和吟唱,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对社会和人类都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有联想和直观的能力,无论是在文科或理科方面,都可以因此而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
15.不要看轻小孩子,让他们只背浅显的诗。只要老师讲明白,杜甫的《秋兴八首》,孩子一样会读,一样会背。
16.现在不单是要让小孩读诗,还应该培养一些真正懂诗歌的教师,从小就带领这些小孩了解古诗之美。
17.现在的年轻人根本走不进去,‘如遇宝藏空手回’,守着这么好的家当,什么都继承不了,这是他们非常悲哀的地方,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不惜为了短暂的享乐而做出为非作歹的事,真的是堕落。
18.现在我们几乎断绝了这样的传统,年轻人不读古书,连中文系的学生写论文都是打开电脑乒乒乓乓,抄很多材料,其实都不懂。
19.中国现在的年轻人,堕落、败坏、肤浅,我们的传统文化丧失,可是也没有 转向西方文化,也没有从心里接受西方文化。
20.现在很多年轻人追求西化,过西方的节日,可什么是圣诞节呢,他们也不懂,只是凑热闹,为了吃喝玩乐。
21.毕竟时代不同了,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学习一些西方的诗歌表现方式都是可以的,中国伟大的诗人如杜甫,已经打破了文法,更多用意象去表达。
22.诗不在于写的多少,而在于你是不是真正的诗人,没有真正的感情与感动,拼拼凑凑,写多少诗也没用。
23.我作的一些诗词讲演,都是想让古人的诗歌活起来,去感动现在的年轻人。
24.我现在这么老还在教书,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宝藏。如果人有来生,我还愿做一个教师,我仍然要教古典诗词。
25.虽然现在推广普通话,但我仍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声音、节奏之美。
26.生活非常困苦,但是我还会背诗啊。
27.人如果能够在入世法与出世法之中,任择其一而固执之,都不失为一种可羡的幸福。
28.人对于宇宙、人生要学习一种关怀,一种爱心,学诗就是对天地、草木、鸟兽,包括人的聚散离合,要有一种关怀的爱心。
29.我开蒙的读本就是《论语》,而且我当时的背诵,我记得的《论语》里面的话,终生受用。比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要求自己严格,我管这种品格叫“弱德之美”。
30.弱德是一种德,需要坚强的持守。不是争取什么,而是我自己把自己持守住了,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我都尽到了我的力量,尽到了我的责任。我的一生不是很顺利,有很多坎坷,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