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有不学英语的自由?

(2009-03-10 00:38:28)
标签:

英语学习

自由

训政

宪政

文理

民智

军政

杂谈

文理要分科?高考的时候要不要考英语?前者是教育部的问题,后者是政协委员的提议引发的思考。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在于,尽管也许我们还是没有学不学英语的自由,起码我们有了讨论我们学不学英语的自由。

相比之下,财政部副部长关于个人所得税政策的一锤定音则表明了另一种态度,讨论是你们的事,决定还得我们来做。

记得,孙中山先生曾经在革命和政治的演进中以军政、训政和宪政作为发展的三阶段。朴素的来说,军政是暴力统治,离我们甚远,而训政和宪政则分别代表了两种思维。训政时期,政府告诉人民该怎么做,宪政时期,人民告诉政府我们想怎么做然后政府跟着。两者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关键的连接点,也就是“民智”,所谓“民智”者,人民之智慧也,也就是说,如果人民够聪明了,那就人民说了算,否则,还是政府替他们拿主意好了。在这个意义上,宪政和市场经济是直接相关的,而训政颇有计划经济的影子。事实上,社会的发展,有一个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在人民大众和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真理可能在少数人手里,也可能在多数人手里,任何民主的相对就是专制也必然有专制的存在,否则布什怎么打的伊拉克?因此,政策的制定也就必然有一个民主集中的过程,只是一个成熟的社会,只有很少的需要交给精英们决定,民主的越来越多而集中的越来越多而集中的少了,也反映着人民的思考能力在上升。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民间的智慧是最宝贵的。

只有一个条件,要允许辩论,鼓励理性的思考和文明的表达。我们不讨论房价,政策和市场间的平衡由政府来完成;我们讨论文理分科,但不是简单的合并文理,而是探求是否可以将知识和能力分开考察,就能力而言,就靠数学,逻辑和语言表达;就知识而言,只考简单的基本自然和社会科学常识,于是改变整个教育体系,向SAT和高考的中间体演进;我们讨论英文学习,承认英文的重要,但是,考虑到人的时间分配和社会发展阶段,承认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花费时间在英语学习上,让专业分工解决部分问题,让市场决定你或我想不想学英文,给善于思考但没有语言天赋的人一个成长和贡献的机会。

我们有很多梦想,第一个就是,先给我们自由,到了今天中国的发展基础,让我们决定高考考什么,学不学英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