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村妇遇“痞”难讲理
(2010-11-13 05:07:38)
标签:
语文乡下读书郎系列《寒窗哭笑》之一百一十五情感 |
分类: 小说连载 |
赵凤芹买了一堆小孩子吃的东西,一袋面包、一堆糖果、两瓶汽水,还有一些其他的儿童食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农村的小卖店里货品是很一般的,没有什么高档的东西,块八毛的就能买一大堆,但那时钱瓷实,农民一个月也挣不来几块钱。
一大早,赵凤芹和饱子由佟村舅奶陪着来到“痞子”家里,当当当地敲门,老半天那两口子才起床睡眼朦胧地给开门,“老婶子,你们先等一下,孩他爹正在穿衣服。”
又等了有十来分钟,才进去那“痞子”的屋里。痞子家里是很穷困的,看上去就三间草房、一个院子、一口柜子,你想一对好吃懒做,靠着偷偷摸摸过日子的夫妻,就是再能偷,家里又能富裕到哪里去呢。这小偷夫妇在结婚时,警察岳父一气之下,啥也没有陪送他们,但是据佟村的村民讲,他们的吃穿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他们把偷来的钱都用在嘴头子和臭美上。
两口子刚起床,孩子还在炕上呼吸均匀地仰脸睡觉。赵凤芹把给孩子买的东西放在孩子的旁边,端详起脑门上的纱布,“这饱子,你也太不小心了,多悬哪!”赵凤芹摸了摸孩子的脸蛋,孩子动了一下身子。
“侄女,还有侄女婿,这是饱子的姑姑。”老舅奶跟正在洗脸的“痞子”夫妇介绍道,“本来想找饱子的父母来,可是,他爸爸不在家,出门了。他妈妈也脱不开身。正好。他姑姑离这近,没啥事,就代表他父母来说道说道,到底咋办。”
两口子都冷冷的,脸上没有一点儿笑容。的确,孩子脑门都被人撞个口子,又怎么能高兴起来。“赔点钱吧,”等了半天,孩子的母亲终于开了口,“你们得赔点钱!”。
在生活中,当一个人惹祸了,不愿意让亲人知道,不愿意做超出负担的赔偿,总是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能够得到平安的结果。饱子,一个正在学校读书的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在撞了小孩的脑门之后,就是这种心理。他不敢找父母来,是不知道怎么办,找姑姑来,是想依仗待自己如亲生慈母般的姑姑做靠山。
“赔多少?”这是赵饱、赵凤芹、还有老舅奶奶他们在心里立刻思考的问题。赵凤芹接过话茬说:“赔点钱是应该的,再是亲戚,亲是亲,财是财,再说了,孩子的伤口恢复总是要过几天,总是要吃药的。这样,大妹子,还有妹夫,你们说个数,看看我能负担的起不?咱们再商量。”
赵凤芹说:“大妹夫,我想我是能做得了主的。这起码咱们是亲戚,你也不能讹诈我侄子是不?”
“姐姐,你不能说讹诈这样的词,这饱子毕竟把我闺女脑门给撞了个口子,起码还缝了三针呢。谁也不敢说,以后会不会做下个疤瘌,再说,还有可能留下什么后遗症的。我认为,你们至少也得赔我闺女两千元吧。”
那年代,一个村庄万元户就相当于现代的百万富翁,往低了说千元户也少之又少。一听到“两千元”这三个字,舅奶、老姑、饱子都脑袋翁的一下子大了,傻了,现场立刻凝固了。
老舅奶冷静下来说:“我说大侄女、大姑爷,看在你大石头沟大姑和我的份上,你俩能不能商量商量,少点儿……”
“老婶子,你别说话!”痞子媳妇说,“我闺女也是你的亲戚,你就不怕她的脸上做个疤瘌?或者说,落下个残疾什么的。”
“这个数字,就是要了我侄子的命,他家也是赔不起的。”赵凤芹说,“这样,等过了七天,孩子的伤口拆线后,看看啥情况,咱们再谈。好吗妹子、妹夫?”
赵凤芹从兜里掏出10元大团结,扔在痞子家里的炕上,说:“这几天给孩子买点消炎药,和奶粉什么的吧。”
然后,没等痞子要张嘴说什么,几个人就从痞子家出来了。赵凤芹说:“老舅母,咱们到医生家问问,这孩子的伤到底是什么程度。”
饱子这位远房老舅奶奶说:“问问也对,这样心里也有点数儿。到地后,我问,你别答言儿。”
在卫生所里,赤脚医生听到电工媳妇的询问,说:“老婶子,实话告诉你,孩子的伤没啥大事,就是让脚蹬子给刮了一下,不缝针都行,可是那痞子使眼色,非得要我给缝上。”
“那孩子的脑门,缝针后,会不会落下疤瘌?”
“不会,孩子的皮肤嫩,又是细线缝的,完全好了后,看不出来。你们去找他们夫妻交涉,可千万别说我说的没事儿。我可怕店里老丢东西。”
赵凤芹说:“你放心吧,我们不会把你说出去的。”
赵凤芹带着饱子回到婆家里呆了七天,从邻居家东借西借200元钱,估摸着“痞子”和警察女的孩子的伤口应当拆线了,包上一包荞面,地走来到佟村,还是先到柳家找到远房舅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