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侄子给叔叔和老师牵搭爱情线

(2009-01-13 23:09:06)
标签:

《乡下读书郎

旧事》之九

校园

分类: 小说连载

     寒冷的冬天。石头沟门小学一位老师病了。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呀,大队干部们想来想去,全村里有文化的就数赵三丰了,决定让他暂时代一下课。

     小学校长丁麻子住在大石头沟里后街,他在一个晚上到前街大柳树下赵家,进了门。“哎吆,这校长来了,”赵三木赶紧用扫帚扫了一下乱了吧唧的土炕,"快坐!快坐!兰子,给校长倒水! ”王兰兰就赶紧给校长倒水。那年代没有茶叶,王兰兰往水里抓了一把红糖,“校长,喝水。”赵三木和王兰兰心里嘀咕,“是不是上学的孩子惹什么祸了?”就等着校长说什么。丁麻子慢条斯理地说:“三丰呢?”赵三木说:“在那屋看书呢?”校长一笑,“这孩子还很好学呢。把他叫过来一下。”看来跟念书的孩子没啥事儿,两口子松了一口气儿。赵三木喊:“三丰,过来一下!丁校长找你呢。”三木慢腾腾地过来了,说了一句“丁校长”。丁校长喝了一口红糖水,用手捏了一下犯着鼻炎的鼻子,说:“三木,三丰,今儿个儿来,是因为学校里有个老师因病去兴州县城住院了。三丰高中毕业,有文化,大队决定让你给代一段时间四年级的课。看看,能不能去!”三木接过话茬,说:“去吧!这是好事。不能耽误孩子上课。我支持!”三丰说:“行,谢谢校长。”“答应就好,我就先回家了。明天学校里见。”

     次日,赵三丰改名赵三镇去学校代起课来。

     每天去教课的时候,都是戴个单薄的布帽子往学校走。饱上学也学他这个叔叔,不戴棉帽子,结果冻了耳朵,左耳朵肿的很大、很红。女老师看到了,在放学时,从学校邻居家借来一顶皮帽子给小饱戴上。听说饱是代课教师赵三镇的侄子,立刻去找三镇,告诉他“要给孩子买一顶棉帽子,不能让孩子再冻住。”

    碰巧了,三镇和女老师见面后就王八见绿豆——对眼了。天冷极了,教室外,风呼呼地刮,教室里生着炉子,可是离炉子远的学生还是冻的嘴唇发白,牙齿咯咯地响,有的两手发麻,手指骨钻心地痛,两脚疼的要命。在这寒冷的天气,饱和同学们连课都上不好,两手不能写字,只能读读书。兰花老师把炉子生的旺旺的,把冻的厉害的同学排在炉子前后的各桌。三镇每天都到女老师兰花这班的教室火炉子前,每天都跟兰花在一起坐一会儿,谈什么苦恼和无奈,谈理想和未来,谈的很热火。

    “感谢你照顾我的侄子饱儿。”三镇盯着兰花老师看着,说着客气话儿。“不用客气,谁让我是老师呢。当老师就得照顾学生,应该的。”兰花也客气着,但是微低着头,有些腼腆的样子。“你住我们西山那边那个村?”三镇明知故问。“是呀。我们都是一个大队的,只是住在不同的生产队里。都是石头沟,只是大小分。”“你多大了?” “我23了,你呢?” “25岁。” “我们许多初中毕业的都来教学了。你高中毕业了,怎么没有安排工作。”“唉!说来话长呀,都因为我二叔的事儿------”三镇向兰花老师讲起了自己的苦难史。一来二去,赵三镇喜欢女老师的大方,女老师刘兰花喜欢三镇的帅气和字写得好,一下子就在代课期间托拍了几个月。小学生们没有人关心,只是知道一年级的民办女老师跟一位代课老师好上了。

     在家病休的老师回校了,三镇仍然得回家务农。但是, 女教师和饱叔三镇的故事还没有完。在女老师的指派下,饱儿担起了一个重任,为一年级女老师和三镇传递情书,为这事还让饱在一年级蹲级了一年。坏事变好事,也让饱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女老师给三镇和三镇给女老师写的情书,多次被赵新篇家的大姑赵凤兰从饱的手中抢出过,饱急得直哭。那大姑却每次都在一家人面前一字一字儿的读道:“亲爱的镇:你好!我很想你,离开你的日子,你不知我一天有多无聊和空虚。我经常仰望天空,看着白云,听着风,想着你的声音,你的笑容-------”“亲爱的兰花:“你好!我也日夜思念着你,自从离开学校,我像丢了魂儿一样,老是做梦,和你在一起-------”

没有不透风的墙,过了一年,大石头沟三镇和石头沟门小学女老师的事在学校传开了。小学校长丁麻子大怒。为什么呢?原来,校长惦记着要把这位女民办教师给自己的儿子介绍。校长赶紧张罗人去给儿子到女教师娘家小石头沟里求亲。媒人说,“校长的儿子高高的个子多好,同意吧。”女教师说,“校长的儿子一脸麻子,我不同意。再说,我要找就找个有文化的。况且我现在哪也不想嫁。”这不,饱的老师兰花就开始和校长以及父母、媒人顶上牛了。

    女老师给三镇写信,嘱托他赶紧托媒人。饱大姑、二姑已经早就嫁出去了,是该给三镇找老婆了,如今家里长辈们没有了,三爷又离得远,三木是三镇的大哥,理所当然地得给张罗。三木托嫁在黄土沟的新篇二爷第一个媳妇的小姨子,三镇叫老姨,饱得叫姨奶,去提亲。

真是热闹啊,那方唱罢,这方登场。校长托的媒人去说,姑娘不干。三木托的这拨媒人去一说,女方娘家说家太穷,坚决不同意。于是,一场求亲耐力战开始了。那一阵子东家借面,西家借米,南家借鸡蛋,北家借豆腐,连续好几个月,隔几天就得请一次媒人,而且媒人也是几天一换,就跟有病了乱求医,亦或是有事了,轮番找人说情一样。为了压过校长,由兰花出主意,赵三木托人弄呛的将大队书记的爹也请来做媒,甚至把女方的舅舅都从小庙乡的街上请来大石头沟做媒人。

    前院50多岁刘老头刘会莲是个好心眼,看不过去了,因为他是小学校长丁麻子的舅舅,主动去找校长,让他放弃让女教师做儿媳妇,他到校长家劝起校长:“第一人家姑娘不干,你非让人家愿意,强人所难不好。第二,这个后院穷小子说个媳妇不容易,好不容易有人看上了,应当帮助人家,怎么着也是校长家庭好,媳妇好说。”舅爷子发话,外甥不敢不听。这个老汉真的劝通了校长放弃了无谓之争。

女教师的老妈是愿意把女儿嫁到校长家的,结果人家校长家放弃提亲了,于是又随了女儿心愿,但是出几个条件:一、要三镇在结婚之前先和哥嫂分家;二、结婚后,所有债务由哥哥来偿还。三、家里的房子要全部给三镇,哥嫂出去另盖;四、要山城工作的赵新篇答应在山城钢厂给三镇找份营生儿,能够挣钱。不管什么条件,饱的爸妈全部答应,能给小叔子三镇说上媳妇就好。三木求朋靠友、梁东、梁西、东街西街的去开始借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