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致》TheMostofIt【美】弗罗斯特

标签:
杂谈 |
分类: 英诗汉译 |
(原诗属五步抑扬格,交韵5节;拙译每行10字,以各节全韵谐之。—欢迎切磋针砭!)
He thought he kept the universe alone;
他以为世界只属他孤家;
Was but the mocking echo of his own
只是他的回声模仿着他—
Some morning from the boulder-broken beach
碎卵石的湖滩,某天早上,
Is not its own love back in copy speech,
非自身情爱之重复宣讲,
And nothing ever came of what he cried
他的呼喊什么也未激起,
In the cliff's talus on the other side,
碰撞上对岸陡峭的绝壁,
But after a time allowed for it to swim,
让其漂浮吧,可过了一阵,
And someone else additional to him,
不是他之外另添上某人,
Pushing the crumpled water up ahead,
其推动湖水一波波涌前,


【附】:徐家祯伪大教授缩行“长短句”译本—
一天早晨,在巨砾破碎的湖滩边,
是对方回应的爱,是真实原【创】的回答,
然而对于他的呼喊,什么反应都没听见,
这时,从远处传来水声,是浪花的泼溅,
过一会儿,等它游了过来,
不是除了他自身以外又加上的一员,
雄鹿把波澜起伏的湖水往前推送,
再踉踉跄跄地抵着鹿角踩过石块,

*
(A
历了好几次家庭变故:他的一个儿子自杀身亡,他妻子因心脏病病逝,他姐姐也因病
去世。而且那时世界局势也极不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之中。这些情况,可
能与对这首诗的理解有关。
”的意思。但是英语有个短语,叫
这首诗的题目,很可能就来自于这个短语。那么,这个题目与这首诗的内容又有什么
关系呢?读者的猜测也是众说纷纭【的】。一般都认为,诗人认为人们必须要充分利
用生活,不要对生活要求太高,不要对大自然要求太多。
的。他听不到别人对他的回答。他听到的只是他自己声音的回声。他对着湖泊呼喊,
希望能够得到另一个人的“真实原【创】”的答复,得到“对方回应的爱”,而不是
“模仿的”或者“复制的”的自己的声音。但是他对生命的喊声在湖岸对面的悬崖峭
壁上撞【成了】碎【片】—没有得到任何回答。这是这首诗前十句的内容。
他自身以外加上的一员”,然而,他发现那是一头健壮、【巨】大的雄鹿。佛罗斯特
对这头雄鹿作了非常生动形象、异常精彩的描绘:雄鹿在湖中游泳,“把波澜起伏的
湖水向前推送”,上岸后,身上的水流淌得“像瀑布一般”,然后“踉踉跄跄地抵着
鹿角踩过石块”,最后,“用力钻进矮树丛”—就此不见了!那头雄鹿对“他”的呼
喊无动于衷、毫无反应。诗人结束此诗的用词非常奇妙:“事情就这么【一点】”(
that
己的思想和言语能够得到别人的回应【,】但是,人与人之间往往都是非常隔膜的,
所以,人就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但是,人的周围都是大自然,为什么人们不能学会
与大自然交流呢?我们应该学会“充分利用”大自然,虽然大自然就像那头雄鹿一样,
不会回应“他”的呼喊。
们)最需要的”。诗人认为,人类在生活中最需要的是“同伴”。这里,“同伴”不
一定指“朋友”,也可以指“配偶”或“知音”、“邻居”,等等,也就是能够与之
交流的人。但是,诗人认为,实际上,人的这个“最需要”的要求是很难达到的,因
此,人们才常常都会感到孤独。不是宋人就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
人言无二三”吗?
作一首纯粹的写景叙事的诗歌来看待。这首诗共一段,20句,韵式为abab cdc【d】
efef ghgh
ijij。译诗【全】诗押[an/ian/ü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