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竹两译本《乡村墓地挽歌》
(2010-09-03 20:19:22)
标签:
杂谈 |
分类: 英诗汉译 |
这是Thomas Gray的著名诗篇。诗中流露出对乡村普通人生活的浓厚兴趣。并对墓中人卑微的命运寄以深切同情,认为他们只是没有遇到机会,否则同样可以成为著名人物。这是一首组诗,各组之间联系紧密。
译本一:
晚钟敲起,送别缓缓逝去的白天,
神圣肃穆,凝重空气悄悄的弥漫,
眼前风物,渐幽渐隐渐渐的黯淡,
嗡嗡飞旋,不断绕来绕去在耳边,
铃声叮咚,传自远处催眠的羊栏。
枝叶掩映,那边常春藤布满塔尖,
凄凉哀怨,这里猫头鹰对月抱怨,
是谁侵入,徘徊于它领地的旁边,
打扰清净,破坏了它原先的安闲。
榆树旁边,有高大紫杉浓荫遮蔽,
狭小低湿,这是乡间父老的墓地,
永远安息,他们就只能长眠在[此]。
浑然不觉,新鲜空气伴轻拂晨【凤】,
号角嘹亮,公鸡报晓在高声啼鸣,
炉火免点,他们无感于晨间微寒,
晚餐不具,再也没有急切的饿感,
远离儿童,从此不闻稚气的呼唤,
亲情断绝,也无攀膝索吻之纠缠。
割稻收麦,弯腰屈膝挥汗镰刀舞,
耕田成垄,铁犁手握奋力破坚土,
驱牛赶马,欣然自得草原去放牧,
斧声叮咚,身健体壮曾经伐林木。
日常劳作,高才精英不必来嘲笑,
简朴生活,豪华贵绅无需白眼瞧,
豪华显赫,位高权重堪夸达极度,
等到最后,不能避免只有一条路,
墓旁教堂,圣殿巍峨曲拱又迴廊,
赞诗高唱,声音嘹亮悠扬传远方,
高傲之人,不必轻视坟前少排场,
纵然豪华,归根结底实际也一样。
技艺高超,立碑刻甏生前像留住,
黄泉路遥,故居虽在谁有招魂术?
颂语赞词,激情洋溢死者难复苏,
谄谀之言,即使中听亡人耳岂入?
漠漠田野,点点荒丘埋着心几棵,
济世胸怀,也许曾有终究无着落,
帝国权杖,若是在手岂能不捭阖,
知识无涯,博深广大卷帙太浩繁,
寒门出身,贫贱穷苦有志只空谈,
海沟深深,幽邃黑暗永远绝人烟,
宝石闪闪,晶莹皎洁默然卧其间,
红花艳艳,生长荒原难能被观看,
旷野茫茫,纵有奇香芬芳徒弥散。
其间亡灵,未必不是刚直好灵魂,
或有天才,灵性泯灭未得成诗人,
若有机遇,控制议会掌声也热烈,
领导有方,社会富裕无处不欢乐,
历史评价,民族来做结论将如何?
命运安排,平凡之人大恶无权作,
远离中心,王位虽好不靠杀戮夺,
人类良知,爱心常在善门岂能锁!
痛苦挣扎,良知所在岂肯隐真理,
上天垂顾,具有高才应用要适宜,
控制私欲,断然拒绝骄奢与淫逸。
无义争斗,洁身远离避免去参预,
幽静孤独,人生正道永远向前走,
毫不动摇,悄然无声迈进此征途。
草莽枯骨,同样需求避免遭践踏,
词语拗口,字迹歪斜雕刻在其上,
只求路人,一声叹息尊重此灵[魂]。
姓名年龄,粗疏写下难免笔体差,
只此情况,提醒后人应该有想法,
归根结底,死生之道贵贱属一家。
人间百味,即便生活烦恼也愉悦,
谁又甘心,无声无息从此全忘却?
频频回头,依依惜别实在难割[舍]!
亲人胸前,弥留之际片刻仍依偎,
抚今追昔,不弃草野写下哀悼诗,
或许有人,因你行为引动他遐思,
际遇遭逢,白发老人或有谋面缘,
述说往事,晨曦时分每每曾看见,
当日此人,匆匆忙忙疾步露珠间,
枝条垂悬,山毛榉树婆娑有阴凉,
郁郁苍苍,老根盘绕隆起地面上,
晌午时分,倦怠躯体舒适此处躺,
也曾见他,远处林边似笑含嘲讽,
孤独徘徊,喃喃自语抒发奇幻想,
忽而垂首,面容憔悴伶仃又彷徨,
忽而一天,山岗寂寂没有他身影,
小径无人,常去林边此时也空空,
翌日凌晨,溪水潺潺未见谁倾听,
再过一天,教堂旁边灵柩路上行,
葬礼如仪,坟场肃穆传出哀歌声,
荆棘丛下,树立石碑文字说生平,
<墓志铭>
土层覆盖,大地之下长眠一青年,
平平常常,无名无财当然也无权,
智慧之神,未因卑微弃他而不管,
他的性情,慷慨大方真诚而宽宏,
天道酬善,对他回报一样也丰盛;
面对苦难,他能给予泪滴表同情,
成就如何,不必寻觅无需再揭[示],
缺点毛病,也应放过让它永沉寂,
功过是非,均已远去岂愿重提起,
【注1】
三个人相比: John Hampden,是一位议会领导人,他捍卫民众利益,反对
Charles I的暴政; John
Milton,是一位大诗人,他的著名诗篇有Paradise
Lost (失乐园),他也反对Charles I; 而
Oliver Cromwell, Lord
Protector of England from 1653 to 1658,他是1653—1658的英格兰摄政
大臣。诗人暗示此处墓地埋葬的乡下人说不定也可能会有像以上三位一样反
对暴政的能力,但是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译文没有提出人名,只译出大概
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