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付出才有杰出——宁乡九中2008届高考回顾
(2008-12-24 06:59:23)
标签:
教育 |
分类: 我的奋斗历程 |
只有付出才有杰出
——宁乡九中2008届高考回顾
2008年高考揭晓了,截止到六月底统计,宁乡九中二本上线人数达48人,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指标50%!创十多年来,历史新高。难能可贵的是,此届生员质量是历史最差,高一招生之时前面有一中、四中、十三中、实验、玉潭等学校在县内择优或九中片区内抢生。如果按照本届全县应届纯文化文理合计1733人上二本线统计,宁乡九中05年高一新生招收县前1800名优生只有10人,而高考有23人上线,优生提升保持率达230%!本届全县应届纯文化文理合计536人上重本线统计,宁乡九中05年高一新生招收县前700名优生没有一个,结果高考有3人上纯文化重本线,其中有两个文科上重本,挤进全县应届文科前80强,文科重本上线率为全县第四,仅在云帆、一中、四中之后。优生提升保持率就无法计算了。
在当今择优政策的运作下,几个帝国大校充分享受制度优势,在波澜壮阔中大干快上,九中这样的第四世界(省重点高中→民办大校→骨干高中→精品高中)扫尾高中,享受的是在波涛汹涌中低速慎航,随时有灭顶之灾!绝地反击,高考是高中发展的独木桥与制高点,九中人在这点上比谁都清楚!对照成绩,仔细反思,意料之外其实更是情理之中!
一、“三年磨一剑!为生存而战!”。
05年高考,九中被打入冷宫,社会上还流传撤并的风声。为了九中的生存和发展,达到复兴的目标,当时的黄春华校长进一步明示“三个年级一齐抓,一抓三年不放松”。全校干群从沉闷中开始了奋发图强!“冰冻三尺决非一日之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工程,三年的高中教育,在高考的
1、本届年级主任一当就是三年。
04年8月原善山岭中学的初中校长,在县高中教师选拔中录入九中,刚进高中就担任04-05年的高二年级主任,一位有一定教育思路的实干家,当年级主任只有一年就将九中的高二带活了,为后来06届高三超额完成局指标作出了全校师生公认的基础性贡献,连教育局特别督查组的老领导都向学校建议起用他当06届高三年级主任,但是,入高中教学仅一年的他主动退到高一,接受三年一轮回的挑战,一带就是连续送三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他总算圆梦了。他在自己的工作总结中说:“没有领导的信任,没有单位的重托,没有同事的支持,没有学生的配合,一切该有不可能。在此,我要特别的感激三年来校长们对我工作能力的坚信不疑;感恩四年来九中校给我年级主任的岗位磨练;感谢各学年战友们替我排忧解难的团结协作;感动六学期学生们任我严格要求的刻苦求学。”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九中决策层的领导出于工作的需求,以大局为重,不计个人瑕疵,真正做到了同志的信任,敢于挑战传统,打破习惯,事实证明,一个有心于教育钻研的人,给予他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不会让他的领导失望的。一个教育思路明晰的人,给予他时间的等待,让他有始有终地完成自我设计的教育历程,哪怕三年五载,急功近利是会行不通的,天道总是会酬勤的。
2、抓好高一的招生工作。
基础好些,老师轻松些。高考分数高些的同学多数还是与中考成绩成正相关。将小老鼠喂养成老母猪大,在现实条件下不是一种科幻故事,否则就是教育悲哀的考试事故。务实的年级主任三年前就积极从招生入手啦。年级主任凭借人脉资源,区位优势,连哄带骗,和学校招生组的其他领导与老师日夜奔波,县前1800名优生也抢到了10人,其中县前千名有两人:第一名为县794名,第二名为县924名。极不容易呀!尤其是在当年度高考失利,个别学校乘虚而入,跨进九中地盘,攻心夺人,兄弟学校,相煎太急。
3、小门类培训起步早,选准苗子很重要:
(1)美术方面:美术培训从高一就开始了,当时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就采取联合办学的模式。在高二时,学校聘请了一位专业老师王艳飞老师,集中有效的训练更好了,文化和专业两不误。如:李美珍初中就是美术特长生,虽然高一和高二前期未培训,但是假期未放松专业,在学校里狠抓文化,结果高考上了重本线;成菁华初中就爱好美术,三年坚持训专业,高考成正果等。08届美术高考二本双上线第一次就有5人,创宁乡九中历史最多。
(2)体育方面:进高中就积极灌输体育高考意识,安排体育老师组队训练,高二第二学期年级组发现体训生变了味,变成不想读书学生的乐园,年级组请当时的体育教研组长兼高三体育教练李和平老师出面选苗子:第一步选文化、第二步目测、第三步测素质、第四步做思想工作、第五步成立体育高考队,不由当时的体育老师带队,请李教练执教。打破常规,克服人情面子,为工作大局着想,年级组这种先干一步的做法,为高三体训工作再上台阶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文化优生长抓不懈,这是年级组的核心工作。
虽然三年来没有择优班,一直是平行班,高二进高三也没有重新分班,三年不减少班额,不因更换老师而重新分班,这也是九中历史上的罕见现象。但是流动择优班是存在的,年级的优生,年级组集中调整自习时间、集中安排培训地点、集中聘请把关老师、集中瞄准高考内容,采取快马加鞭战略,这一创新做法年级主任直接抓,并且坚持了三年。结果,高一和高二在县统考排名中优生很突出,过早的努力,过早的挖掘潜力,过早地暴露榨干油的实力,虽然导致了后来高考指标的多分配,但是基础的锤炼和奋进的意识成就了后来的惊讶。
5、信任新手,培养新秀。
从“2008年高考成绩分班平均分及上线人数统计”来看,本届高三毕业班新上的教师成绩是可圈可点的:程章平老师所带的176班上线10人。刘笑老师、欧丹老师、黄涤非老师等教学效果与把关老师不相上下,通过高三成长了,可以担当重任。欧超军老师所教180班平均分在理科班最好。欧大利老师文理各一个班语文成绩平均分都是最好的。08届高三所上新手全部效果理想,新老结合刷新了九中只有老字辈在高三一统江山而完不成任务的历史格局。
6、励志宣传持续不断。
每日益言的警醒:在高一和高二时,年级主任坚持每天在年级组的公布栏内写一句有教育意义的话,叫“每日一言”,高三更改为“每日益言”,重在学会做人与学习奋进两方面,不少班的不少学生还坚持每天记录,间或集会时年级主任还略作解释或强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德育材料每半月编印一次,学生和老师人手一份,或集中学习,或分散阅读。在高三学生思想动荡中,年级主任与德育主任张文山老师共同编写《助你成功》了,所编写的内容很有思想性和时代特色,不仅文章精美,启迪学生思想,更深受语文老师器重,并能作为作文素材,真正起到助你成功的作用,目前,此项工作随着年级主任上高一,又在新的一届移植,效果相当好,真正起到了教育先育人的目的。
7、荣誉档案强化上进之心。
为了高一开学时的承诺,答应记录学生各种荣誉,高三毕业后发布在同学录中,坚持三年。现在几乎人人榜上有名,多的荣誉记录有50多条,各级各类,一点不漏,全年级学期初用小四字体A4红纸打印有50页之多。这一做法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誉观,稳定学生,强化上进,客观评价学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建立《荣誉档案》,定期公布,使学生学有榜样,榜样就在身边,向先进看齐,先进保持荣誉并努力争取更多更高的荣誉,同学们学习、生活更认真,更愿意留在九中,所以,三年来真正的流失率是相当低的,这也算得上全面育人,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闪光的小举措吧。
8、成绩档案一目了然。
成绩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双份备忘:本年级每一个学生哪一次月考成绩(含中考成绩等)是多少分,年级多少名次(中考、期末考试含县名次)一查便知,从高一到高三高考前夕,集中统计有29次之多。历次大考成绩的集中,极大的方便了包干组工作。年级组还能在每次大考之后,立即统计出每个同学年级名次是否超越了自己的以前最好名次。然后公布表彰进步者。学生在比较中进取,突出优秀的同时更注重个人的纵向对比。每一学期每一个学生最优名次的公布,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奋斗激情,变老生常谈为内化行动。
9、柔道特色显神威。
柔道学生多数文化成绩不理想,通过九中功勋教师戴新华的精心训练,从高一就严格要求,他们先后在省市柔道比赛中斩金获银,取得宝贵的特长资格。再高三文化集中突击,终于有7人顺利考入高校。如:180班刘江同学,入高中的中考成绩位列县20305名,家长送来九中还有放弃情绪,该生还不易管教,进高中后,在教练与科任老师的合力教育下,每次考试都逐渐进步,高三第二学期,报考哈尔滨体院,一个理科生要考政治,李学理主任悉心指导政治,刘江同学进文科班听政治,教练与科任老师总是鼓励当先,最后超出录取线,满意离开九中。
二、“有钱钱打发,无钱话打发,无钱无话自己带发。”
1、结果的重奖能刺激人的工作积极性,也是对过程的肯定。
04年—06年,客观地说,九中对高一和高二的奖励从方案上讲是比较重的,老师们教肄业班还是挺热心的。年级组对抓优生奖励班级之间单项有千元差距。
2、及时的表扬能彰显人性的关怀,也是今后工作的一种导向。
老师们辛勤工作,各个层次领导能及时记录,有《教研通讯》、《德育周报》、年级组的公示栏等宣传到位。年级组设立 “教师投入教育教学活动记录”, 记录齐全、及时公示,每周将表现优秀的老师与办好的事情在周会上通报表扬。教育工作是心灵战场上的大比拼,作为教师又何尝不希望得到精神领域的奖励呢?老是用批评的语句去强化刺激员工,得到的只是怨恨与新的失败!最终只能是领导的无奈。人的闪光点放大,就是下一次潜能的爆发。
3、领导率先垂范。
领导是旗帜,旗帜是方向。高三一年里,全校上下合力抓高考:校长张勇武除高三各种会议活动积极参加外,从补课假期到三轮复习期间,常常或悄悄地进了教室里,或行走在教学楼走道中,或晚自习后站在学生寝室楼下,或在外开会也电话联系年级领导;副校长李兰芳主抓全校教学工作,通盘调度,重点高三,自己亲自上两个班的化学,从不随意因会议等工作而冲击课务,辅导学生细致入微,高三理综办公室成为了副校长办公室;主管后勤的副校长张春晖也还任教高三两个班的物理,带领两个新手猛攻物理弱科,有了他在高三,高三后勤保障优先,关系协调处理就更好办;副校长谢海南主抓学生工作,和他所领导的学生工作处主任付志军一道,只要高三学生有草动,他们就雷厉风行,付主任还教四个高三班体育,所带体训生超额完成3个任务;为确保质量的稳步提升,抓好常规,落实行政督查,教务处李学理主任、教科室李亚辉主任的周抽检以及推门听课制度落实得好,自身教学业务过得硬;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中,老师的积极性难免有起伏,年级领导实践这样一句行动理念:“有钱钱打发,无钱话打发,无钱无话自己带发。”(年级主任的口头禅)在平时的到岗守位中,年级主任与年级德育主任张文山坚持出满勤,不休息。在领导的示范下,大伙的热情一直高涨。
三、“奇迹是不服输的人创造的。”
不考不知道,一考吓一跳!11月全县的调研考试将九中人从理想拉到残酷的现实中来了。从教研室的统计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0个文化模拟上线还远不及教育局下达文化上线任务的一半!无论是与同类高中相比,还是与自己的历史相比,明显的差距,对照目标,大有笑话的耻辱感觉。高分段文科与理科各有一门为最后一名、还有多数科目的落后与半落后状态奠定了坚实的不领先。尤其是11月全县的调研分析会,教研室将近三年每一届同期成绩与高考上线结果比较,得出几乎一致吻合的结论,使得参与会议的领导震惊了!面对现实,不服输的九中领导人立即策划化不利为有利的新举措,会上,高三年级主任代表九中作了《顾历程,明实情,发强力,超目标----付出是杰出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的符合实情的表态发言,也就成为了不服输的九中人挑战奇迹,创造奇迹的战斗宣言。
会后,我们努力追目标,但是目光仅盯着局下达的目标数去抓人头,肯定不行,眼界要宽些,面要放大一些,树立超目标的意识,激发师生们的潜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设计并办好一切我们能够做好的事情。教师会上,提出了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宁乡九中教育的再先进(至少连续三年超目标),我们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将超目标由意识变为行动,最后成为事实,我们责无旁贷,我们义不容辞!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兴校:
1、加强家校联合:
学校、年级积极策划并开好了家长会,家长思想统一到学校意志上来了,家校联系更紧了。家长、学生、老师三方合力,消除了一切杂音。
2、提高办事速度:
月考当天考完,第二天上午年级组的统计与分班成绩就到班主任手中,下午班主任可以开班级总结会及包干组会了,技巧就是成绩直接向电脑中输机,再晚也要统计完毕。三天内开好全体高三学生总结会、老师质量分析会、包干组会等。最快的有三次是月考后第二天早操后光荣榜就张贴在宣传栏内了,早自习时分班成绩就到班主任手中,令全体师生惊诧不已,神速!敢值不可思议!年级组如此的工作作风,怎么不会带出办事效率极高的团队?特别是进入五月份的模考阶段,每周2-3次的模考,“考-评-总”一条龙,一气呵成!
3、落实人头战略:
学校、年级组一致认为,九中没有优生,只有边缘生,对于高产田理科班而言,前30名谁都可以考取,又谁都可以考不取!要求对边缘生家访,班主任带领任课老师在两周内就完成了。人盯人的关注、面对面的交谈、点对点的辅导、项对项的过关,没办法,九中没有资格放弃任何一个有点滴希望的学生,1%的可能,我们就投入100%的努力。
4、强大思想攻势:
奋进教育是一个持久的、与时俱变的、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学校、年级组提出了“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高三考试多,成绩不理想的更多,放弃情绪滋生,折射出思想工作的紧迫。在当今社会的指挥棒下,靠抓尖子学生来提升教学质量,而忽视大部份学生是一条不归之路!稳定学生,勇于面对现实,理解人才的涵义,明晰读书的重要性,和谐班级,“一个也不能少”,只有奋进的班级才可以产生群体的优秀。现在学生普遍误认为读大学就是上二本线,上不了二本线不如回家,免得浪费家长的钱财,搞不好有的班差点动荡了!好在我们发现早,化险为夷!11月的月考学生总结会上,年级组就旗帜鲜明的提出了“世界上最窝囊的事情就是因放弃而失败”,在学生中震动很大。同时,落实心理咨询、定期分层励志教育、办好《助你成功》宣传小报、师生面对面、班团活动的三级(学校、年级、班级)主题聚合等等思想教育一刻也没有放松。
5、解除思想包袱:
在繁重的高三一线战火中,老师们压力大,任重而道不远。年级主任提出“享受工作”、“高考辉煌是我们工作的附产物”, 开阔老师们心境。
6、协调部门工作:
在众多部门的管理交叉中,年级组优化整合,政出一口,管理高效了。
7、理解教师困惑:
在教工家庭有重大事务发生时,领导第一时间到场慰问了。在师生矛盾突显时,年级主任熟悉双方情况,借助个人威望,所有矛盾化解了。
8、狠抓应考指导:
习字教育有定级达标,始于高一;身体备考有注意营养,坚持健体;科任教师有考必讲评,瞄准目标;年级统一有填涂训练,又好又快;包干对象有畏考心理,立即化解;身体状况有异常反应,提早干预;高考会战有全程守护,从容应对。
九中,宁乡一所普通而实在的高中,上下同心,稳定和谐在求发展,教师是一支不甘落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学生是一支素质日益下滑、天天要严加看管、最能培训老师能力的队伍;学校是一个能扭转落后、重塑雄风、展示神奇的集体。希望各级领导继续垂爱九中,兄弟中学不要忘记九中,因为,九中也能为宁乡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谢谢。
文章编写责任人:08届高三年级主任 鲁春林 1387484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