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瞻家乡应县木塔(附木塔介绍资料)!
(2015-08-20 19:49:34)
标签:
大同文化应县木塔武歌随想国企是个大毒瘤 |
观瞻家乡木塔
武
应州释迦塔,举世独一尊。
千古兴亡事,晨风一叶经。
胸拥九重天,峻极八面功。
神机参合斗,一木承大统。
附录武歌粗略整理的应县木塔介绍资料: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古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傩、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有塔刹仰莲、覆钵、相轮火焰、仰月、宝瓶、宝珠组成,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其中匾额楹联五十多块(对)。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1406)所题“峻极神功”,悬挂于三层阳面外檐;明武宗朱厚照于正德三年(1508)题为“天下奇观”,今悬挂于四层阳面。
1974年发现木塔里的文物,后来被誉为“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秘藏”。据1982年《文物》杂志第6期披露,修复后的应县木塔辽代文物共160件。其中有:(1)辽刻经47件;(2)写经、杂抄共30件;(3)刻书与杂刻8件;(4)绘画、版刻印刷佛像7件;(5)七珍与舍利佛牙68件。“佛教七珍,亦称七宝。金、银、琉璃、玻璃(水晶)、砗磲(贝类)、赤珠和玛瑙。故储七珍的佛塔亦称七宝塔”。佛牙、舍利俱指佛身后之遗骨。木塔二、四层主像中各出一枚。其根凹处镶嵌有舍利子。
有关专家、学者论证,木塔辽代文物的发现,对于探讨辽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今木塔所发现的辽代刻经、刻书、杂刻及版刻印刷佛像等,已大大填补了我国印刷史的空白。其中《契丹藏》的发现,尤为国内外学者多年来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珍贵实物。专家学者任继愈先生感慨地说:“件件是国宝啊!”
应县木塔设计有近六十种形态各异、功能有别的斗拱,是我国古建筑中使用斗拱种类最多,造型设计最精妙的建筑,堪称一座斗拱博物馆。有人称应县木塔为,“古建筑中木制结构之帝王!”,不为过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