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客体关系之二:镜像效应(被看作……)
(2017-06-22 12:58:52)
标签:
情绪状态 |
分类: 心理 |
镜像效应(mirror effect 或 image
effect),其含义是:在自我意识心理学中,人们把由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犹如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形象,并由此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印象,这种现象称之为镜象效应。这一效应来源于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跨度有点大了哈。不管它,想到哪,就写到哪。
你从重要客体那里,看到这个客体怎么看你的。就像看镜子似的,你看到‘自己是个什么人’。
某老弟对我‘爱理不理的’,我就觉得我是个讨厌的人、不受欢迎、不受待见,至少在他那里,是这样。
小婴孩更是这样,他能从父母眼里,确切地说,从父母对自己的反应里,看出自己是个什么‘东西’。如果父母是欣赏的、在乎的,小婴孩就能知道自己的价值、重要性。
我们同样,用纯化的方法,纯化这个‘状态、环境’,(去掉杂音)。
小时候,当别人认为我很聪明的时候,我有点不好意思。这个时候,多少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位置,在人心目中的位置、角色。
父亲夸我是‘好孩子、乖孩子’,我也就开始做‘好孩子、乖孩子’了。(被他利用也就开始了)——这个里面,父亲的反应并不单纯。
比较单纯的,恐怕是小伙伴,特别是孩子。当孩子对我有依赖时,实际上,他的反应是看我很高大,那,我倍感责任心。
虽然父亲夸我是‘好孩子、乖孩子’,有利用我的成分。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对我有‘期待、依赖’,所以,我的责任心,让我要给他做榜样。我恨不得能做他的‘父亲’,在他害怕、退缩的时候,我勇敢地站出来,把事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