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英:执心若水(2012年第5期人物志)

(2012-07-09 11:10:52)
标签:

教师博览

原创

人物志

教育

分类: 博览资料

执心若水

■浙江     

 

郑英:网名“维C”,1978年生。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政治学科高级教师,《班主任之友》《班主任》《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封面人物。全国骨干班主任高级研修班主讲专家、“感动杭城”十大教师、杭州市首届模范班主任、杭州市德育先进工作者。连续6年同时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在全国、省、市级的优质课、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评比中获得二十多个一等奖,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全国范围内作班主任专题报告近两百场,著有《班主任,可以做得这么有滋味》一书。

 

绿水去何长,从一泓清泉到潺潺小溪,进而九曲长河至悠悠平湖,终归于大海。一路径流,经历了怎样的涓涓、潺潺、滔滔、渺渺和浩浩,织出一片锦绣。我的成长与心路历程,何尝不像水流一样绵长,在清澈的泉中,缓缓的溪里,跌宕的河间,明净的湖上,最后或许是深邃的海内。

身为师者,愿执心若水,永葆如水一样清亮澄明的心……

 

 若水之清

 

碧涧泉水清。泉水,晶莹剔透,其中的每一颗水滴都带着自己的故事,盈满童话的色彩。教育虽不是童话,但需要有童话的浪漫和情怀,需要师者保持一种透明的爱和一颗灵秀的心。  

 ——作者

 

在过去的家乡,几乎每家都用竹竿接来山泉,储在水缸里。父母总告诉我:“不可以用手去搅,哪怕只是一两下,水就不能喝了,要过一两天才能澄清。”由此,我很小就知道要使水浑浊很容易,只需搅一两下;而要使水澄清很难,得一两天。人心何尝不是这样,那颗可贵的初心需要小心翼翼去守护,方可保持清亮澄明。

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家人一道“圣旨”,让我报考公务员。笔试、面试、考核,一路过关斩将,当身边的同学为找一所好学校而奔忙时,我已怀揣一张“红卡”(这可是留杭的资本)。终日无所事事的我,不好打扰别人,天天逛街。走在街头,我时常设想,我不善交际、不善应酬、不善……当一名公务员,让我情何以堪。越是这样想,越是心里发慌。430号这天,我私下与杭州市教委签了合同,那是“红卡”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我的突然“转身”让家人措手不及,就这样,我成了一名老师。巧合的是,我的生日是910号,看来,当老师于我是有缘,也似有约。

刚到学校报到时,因集体宿舍不够,学校将一间实验器材室腾出来,给我做寝室。偌大的楼里只我一人。尤为不便的是,为保护器材,每晚10点保安准时来锁门,我必须赶在这个时间之前回去,也得在这个时间之前忙好其他事务,因为得到次日早上6点我才能出来。雪上加霜的是,有几位老师常在“不经意间”讲鬼故事,于是,我只有靠书籍打发夜晚的时光,却不经意间为脑袋种上了一点“庄稼”。

走上教师岗位,我是个名副其实的“超级替补”。第一年,一位班主任外出函授三个月,学校安排我去填空。没想到,三个月后学生与我便有些难舍了。第二年,我担任了班主任,可班级的数学老师正进行她的“造人”工程,我又成了替补。没想到,学生的成绩竟遥遥领先。第五年,我再次临危受命,兼任同年级另一个班的班主任,由此走上了担任两个班班主任的道路。而今,由于学校师资紧缺,我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任教五个班的历史与社会课、两个班的思品课,行走在极限的边缘。有人打趣说,你像一只备胎,我说:“即便是个备胎,也要做个耐磨的备胎。”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努力保持一颗初心,甘为背景,用心打好底色。

 

   若水之灵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溪水,悠然下山,一路潺潺,不论山峦如何百转千回,它总能找到出路。它极富灵气,流经之处,景观为之改变,生机被它唤醒。

——作者

 

教师,每天要面对一些常规琐事和细小零碎,诸如奖励、惩罚、谈心、批阅、备课,等等。若教师的心是枯寂的,这些琐事便成了沉重的负担。相反,若教师拥有一颗溪水般灵性的心,那些寻常景观将为之改变,变得多姿多彩起来,成为一片明丽的风景。

为此,我努力培育起对教育细节的敏感,随手采撷身边的资源,用心经营。我用学生的名字做“藏头诗”送给他们,如“高山仰止也敢攀,原野开阔我心专”(高原),“徐来清风畅胸襟,立志冲天月下吟”(徐立);用学生的名字量身定做谜语,如“一只多嘴鸟”(吕鸣),“一张老照片”(陈影),“进口乐器”(杨浩);用学生的名字命名班级备品,如“陈凯挂钟”“雨佳书柜”;用学生的名字为其创意点子的专利权命名,如“某某发现”“某某方法”“某某行动”“某某提供”等;为每位学生制作桌签,无论是开学报到,还是家长会、公开课等,都可派上用场。

颁发给学生的奖品,设计的活动环节,我也将它们经营得有滋有味:书券,让学生为自己的智慧“充值”;书签,在背面写上一句自创的“名言”;贺卡,用在节日时奖励,并送上贴切的祝福语;教师的绝版照,留个亲笔签名或是赠送一句温馨的话;合影,与被奖励学生一起定格那美丽的瞬间;新闻发布会,进行即席采访或举办简短的庆功仪式;代言人,在某方面有突出才能的学生,让其担任“形象代言人”或是“信息发布人”;搭“凯旋门”,让学生面对面排成两排,举高双手相握成长长的“凯旋门”,获奖同学欢笑着从“门”下跑过……就这样,一些他人熟视无睹的细节,成了我独特的教育资源。“熟悉的地方”因而被点化成“美丽的风景”,我的教育生活也因此增添了袅袅花香和悦耳鸟鸣。

 

若水之韧

 

河水,以它柔而不弱的性情越过关山叠嶂,润过草木菁华,穿过石畔旷野。其间,不免遭遇高山、低洼、岩石和悬崖,但见它们迎高山而迂回,过低洼而趋流,遇岩石而激越,面悬崖而为瀑。从容,绵长…… 

——作者

 

2001年,我开始担任班主任。半个学期后,班上转来了一位学生伟伟,据说他在原班杀伤力极强,学校无奈之下给他换了班。他一来,我们班也开始狼烟四起。“郑老师,他一上课就踢我的凳子。”“他走楼梯时总在背后用手指使劲戳我们的屁股。”“天这么冷,他非要开电扇,我们要关,他说谁关就放谁的血。”“他常跑出去将教学楼的总闸关掉。”伟伟在校外结交“小混混”,在校内招收“小弟”,收取保护费……我像个“消防员”,哪里起火赶往哪里灭火,而火源总是伟伟。

有高人指点,给这些“异类”分子一个小干部、课代表之类的职务当当,可以把他的精力引到正事上来,还可以让他体验到自我价值,“变废为宝”。于是,我对伟伟采取“招安”政策,让他担任纪律干事。自他上任后班级纪律竟然出奇地好了,为何?同学都怕他。我有些自鸣得意,这招见效了。可没想到,学生对我的不满情绪却渐渐严重起来。伟伟毕竟是一个品性有着严重缺陷的孩子,一旦手中有“权”,“官”念油然而生,他借机整治同学,近乎痞子式的管理作风,让同学敢怒不敢言。班上看似风平浪静,其实暗流涌动。

终于有一天,在伟伟无故将粉笔扔向一位正专心做作业的同学后,全班学生都愤慨了。望着学生们愤怒、委屈的眼神,我深深感到愧疚,转而怒斥伟伟:“管理是有理才去管。”伟伟在狠狠踹翻了一张凳子后扬长而去。第二天,他又成了那个目无校纪的“红孩儿”,处处和我对着干,扬言一天收拾一个,吓得同学不敢到校上课,家长联名要求将他转走,否则只有让自己的孩子转学。

为早点摆脱噩梦,我想到了一条“捷径”——动员伟伟转学。其结果是他的父亲当着我的面,给了儿子两耳光,父子扭打在一起。而我,落荒而逃。我不能不反思:以前他稍有进步我就大力表扬,原以为会“夸”出一个好孩子来,谁知盼来的却是一句不屑的“当我傻子,切!”评他为劳动积极分子,他领了奖状后当面撕掉,甩下一句“那些劳动积极分子都是垃圾”。现在我明白了,表扬不应该是廉价的施舍,而应该是真诚的夸奖,一切教育行为若不是出于真诚,不是出于尊重,往往会南辕北辙。

理清头绪后,我开始选择面对。坚持每天送伟伟回家,以免他在路上殴打其他孩子;坚持每天为他买好早饭,以免他敲诈他人;坚持每天为他讲一个哲理小故事,为的是给他以精神濡染……渐渐地,他少了些冷漠和不屑。看来,若有心——其实不难;若坚持——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二者,是否也成了自己人生的资本?我想,应该是。

学生的转变有“渐悟”和“顿悟”两种,伟伟在慢慢地改变。他开始帮同学抬水,大扫除时抢着擦电扇、灯管。再后来,他主动请缨要求理作业,理由是这可以为课代表节约早读时间。他多买了几个校徽,如果谁的校徽丢了而又忘了带钱,他就会“雪中送炭”……“非典”期间,伟伟为他的妈妈和我买了口罩。2004年,伟伟选择了厨师专业。如今的伟伟,已是一家星级饭店的厨师,自食其力,自得其乐。

伟伟让我经历了从教以来最大的“痛”,但正是这种“痛”,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更深的体会,有如蜕皮后的成长。

 

        若水之动

 

江水,一波三折,一咏三叹,用柔韧和弹性越山跨谷,泰然面对一路上诸多的坎坷与波折,于是我们看到九曲十八弯,弯弯如练。 

——作者

 

2004年,我参加了杭州市优质课评比,赢得满堂喝彩,听者无不夸赞设计的精巧。其实点子多、善于设计活动是我与生俱来的优势,我总能生发出灵感,让活动变得新颖有趣。我毫无悬念地摘得桂冠。此后,我更是将注意力落在自己的优势上,课堂在我的“扬长”中走向了浮华。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了唐少华老师的一堂课。他只用四张幻灯片,不枝不蔓地将起承转合和轻重缓急落在实处,极具节奏之美和张弛之美,就像水墨写意,看似简单的寥寥数笔,却是层次十足,韵味无穷。

我惊觉,不知不觉中,我的优势恰恰成了我的障碍。突破,从模仿起步,但模仿的目的是要学会自己走路,并走出属于自己的路。于是,我诚心向唐老师请教,只要有空就赶往他的学校听课。他感于我的诚心,将所有的课堂实录和课例设计拷给我,让我得以更自由地“临摹”。一段时日下来,我的课堂开始走向简约,却更具美感和质感。

由于课堂教学渐入佳境,加上班级管理成效不俗,我被推荐参加某项荣誉的角逐。第一关是理论考,就在我埋头急速敲击键盘时,听到了“刷刷”的翻书声。这一下,打破了我的平衡心态,我犹豫着是否也将资料拿出来,猛地我发现前方有一个摄像头,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再无杂念了。事后,有人告诉我:“你得了最高分,而且一看你的答案就知道是自己做的”。他高抬了我的人品,我的自律是迫于外部的监督,但此后,我时时在心里装着一盏电子眼,每到纠结难决时,这只电子眼就提醒我——按道德指引的去做,守住一颗心,这颗心如青花瓷般易碎。

在我一路评上先进而后新秀而后模范后,心性高傲起来,自认为才情纵横。直到有一天,陪朋友去买灯具,我意外发现,同款型的灯具倒是光亮的价格便宜,而柔和的反而昂贵。老板说,亮的灯具会抢了别的光,与别的光不太相容,这就是贼光。

惊回首,曾几何时,我不也在散发这样的“贼光”吗?不含蓄、不隐藏、不柔和,轻狂张扬,夺人夺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我开始静静思寻自己的“迷途”和“昨非”:我曾在追求成功的路途上,努力给自己留空间,却鲜有给别人留余地;我在受伤时,不能善待自己,也不懂尊重他人的选择……它们犹如成长中的“暗礁”,隐没于水下,不易察觉,若不留心,便会让人触礁。

无数教师成长的故事告诉我,躲避暗礁的最好办法便是阅读、写作、实践。记得林清玄曾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选择用阅读和写作装点自己的生命。

我开始潜心阅读。阅读可以让人提升境界,而印证境界需要实践。前者告诉我山上有秀丽风光,后者便是自己一步一步去登山。我把这一过程中的所得凝结成文字,只为了与人分享。而今,我获得过全国优质录像课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学术年会论文评比一等奖,连续三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连续两年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学案例评比一等奖;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小学管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全国范围内作班主任专题报告近二百场……只要保持永动,努力前行,那些弯折也能成为人生历程中的点缀,装点出人生别样的风情。

 

  若水之定

 

湖中,澄水如鉴,止水似镜,但水中有悠游的鱼儿、曼舞的水草、动人的颜色。湖水默默无声、色泽纯净、柔软无争。可在听觉上,有时无声胜有声;在视觉上,无色比有色更夺心;在感觉上,有时无争而莫能与之争。   

——作者

 

有不少人劝我走行政之路,我笑言,那又何苦当初放弃公务员,我只想做一辈子的普通老师。学生时常问我,是否会离开这所学校到更好的学校去?我笑言,我若离开了,你们上哪找我呀。师生会心一笑。人说我淡泊,我说我只忠实于自己的心灵,这可以让我获得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止水共高洁。我不求做名师,但求做良师,以对待孤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慢速快门来曝光他们成长过程中的美,与他们一起看风景,也与他们一起成为风景。

一位成绩数一数二的女生,苦恼于人家总把她与另一女生喻为“瑜亮之争”,我开导她:“你俩不是瑜亮,而是焦孟,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彼此成全对方,同时也造就自己。”她轻松离去,此后坦然面对。

一位爱说脏话的学生,我罚他去擦班级的镜子,并告诉他:“心灵也是这样的一面镜子,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一位课堂表现欲极强的学生,我如此引导:“什么样的玉米才是最好的玉米?那就是留到最后的玉米,因为它们用来做来年的种子。”此后,该生用心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做“留到最后的玉米”。

一位因成绩落后而自卑不已的学生,时常交白卷,我告诉他:“答卷好比你的人生,可以有错误,但不能留下空白。”他说成绩差的人,人生是黯淡的。我问他可知道傅以渐、王式丹、林召堂等人,他表示都未听说,我继而问他可知道蒲松龄、顾炎武、吴敬梓等人,他说知道一点。我说你从未听说过的那些人,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你听说过的那些人,全是清朝的落第秀才。此后,他不再放弃学习,虽然分数依然很低。

我聆听着学生生命成长拔节的美妙声音。而我也收获了他们对我的认同,学生为我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

“她,自比教育农人,春耕秋收,守望教育的一方农田。一路彷徨,一路风采,采撷细节,不疏点滴。两个班级,年复一年的班主任,她始终坚持像第一天那样工作,从容打理好每一株麦苗。她乐与学生促膝长谈,善于在学生困惑时以寥寥数语指点迷津。她身上蕴涵着诗人的浪漫,话语间起落着智者的清明。她以教育的艺术,个性的魅力,濡染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感化一颗又一颗冥顽不灵的心。而留下的,却是一抹执著的背影,和挥之不去的坚定。”

川无停流,流向大海。不管能否到达大海,我都心生向往,并涌动向前,至少一路上会留下美丽的痕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