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福田寺
(2025-09-29 11:03:23)古今福田寺
陈岱
忻州福田寺位于忻州古城东南13公里处的系舟山山脚下的一个丘阜上。相传始建于东汉末年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期,到隋唐后期,福田寺寺院建筑规模渐趋完整,成为中国北方罕见的园林寺院。又因金元文宗元好问父子曾在此读书,留有“东岩映月”之传说,特别是在明清之际,忻州州衙官员以及山西个别地方的官员大都要来此拜谒元好问,追觅其足迹,且赋诗作文,故而该寺名满三晋大地。
福田寺依所处系舟山山势而建,占地面积四百余亩。系舟山原名“卧龙山”,据《读史方舆纪要》载:“山上有崖若环舟,名系舟嵬,其形如环,多悬于崖顶,故又名系舟山。”一说帝尧和大禹履涉洪水,系舟于此,故后名“系舟山”。福田寺就建在系舟山东岩,建筑分上、下两院,寺门坐北向南,进门便是下院,下院建筑有天王殿、戏台、奶母庙等;再向北走,见有一条溪水潺潺流过,跨过吊桥,拾级而上到了北面山巅,就是上院。上院有玉皇殿、后殿及东西罗房等建筑。福田寺整个上下院,房屋共约99间,还配有钟鼓楼等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夺人,且寺内及寺周万松林立,苍翠蔽日,山涧清雅,云蒸霞蔚,是中国北方著名的净土宗寺院。
福田寺来历颇有趣味。传说
从民国初年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福田寺紧靠系舟山,易于人员隐蔽和藏匿,且系舟山南的阳曲县地势较为平坦,人走车行相对便利,福田寺也就成为我八路军、解放军和游击队等革命志士经常活动休息的地方。期间因战争、人为等因素,又导致寺院发生部分损毁,寺院内的一些木料构建、砖瓦石等,也被附近村庄的百姓偷运而去,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福田寺寺院建筑基本接近消失,仅存留寺内西面的三眼窑洞和数截残碑。
元好问读书福田寺。金元文宗元好问及生父元德明曾在此读书修行。元德明,公元1156~1205年,自号东岩,字德明,自幼喜好读书,累举不第。放浪于山水间,以饮酒赋诗自适。曾为福田寺作诗《寒食再游福田寺》:“春山寂寂掩禅扉,复岭盘盘入翠微。布袜青鞋供胜践,粥鱼斋鼓荐元机。日烘幽径绿烟暖,风定晓枝红雨稀。曾是西堂读书客,不应啼鸟也催归。”诗中表达了对福田寺的赞美之情。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考中进士,但并没有选定官职,闲居汴京。友人李平甫为他以忻州家乡系舟山为题画图,礼部尚书赵秉文、吏部尚书杨云翼等,均为此画题诗。赵秉文题诗:“岗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元好问作诗《家乡梦归图三首》答谢,从此,忻州民间习惯称系舟山为读书山。后元好问在金国灭亡,成为一介遗民回归忻州后,主要就在系舟山(读书山)脚下的福田寺居住生活,并以读书山为题,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如《初挈家还读书山四首》《读书山雪中》《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已亥十一月十三日雪晴夜半读书山东岩看月》《读书山月夕二首》等,都将系舟山改成读书山,抒发了自己对系舟山(读书山)和福田寺的热爱之情,赞美之意。
元好问与福田寺结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他在少年时代就与父亲元德明一起在福田寺苦读,并留下“东岩夜月”(福田寺东岩墙壁或山壁也出现与天上一样的月亮,是文殊菩萨专门用魔法引来月光照明,供元好问晚上也能读书作文)的佳话,流传忻州,使得福田寺的东岩夜月美景成为忻州的古八景之一,并寄予后人美好的想象。他在晚年多次从外地回归福田寺隐居探佛,修史作诗,曾把自己居住的福田寺的一间房子称为“留月轩”,并作诗描绘出了在留月轩的生活美景:“丈室何所有?琴一书数册。花竹结四邻,繁阴散芳泽。闲门无车马,明月即佳客。”他还游览于系舟山和福田寺美景,把自己的思绪融入到身边的万千美景之中,用《读书山月夕二首》表达自己十分惬意的心境:“层崖多古木,细路深莓苔。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静中真有趣,孤赏何悠哉!久旱雨亦好,既雨晴亦佳。胡床对明月,树影含清华。墙东有洿池,攲枕听鸣蛙。”也因此原因,系舟山和福田寺在金元之际及之后名气日盛。
惠远法师创建净土宗。净土宗是佛教的主要门派之一,东汉时净土典籍传入我国。我国佛教圣地之一的五台山便是弘扬净土宗的主要道场,其中的高僧之一就是惠远法师。他是东晋雁门楼烦人,现原平市沿沟乡茹岳村人,公元334~416年在世,姓贾,13岁随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昌和洛阳,博综六经。22岁弃俗为尼,名道仪,师从太行恒山的道安大师。公元365年,随同道安大师赴湖北襄阳弘传圣教。公元378年又客居荆州上明寺。公元381年,欲赴广东罗浮山弘教,路经浔阳,见庐山景美,是修行圣地,故定居于此,并在江州刺史桓伊全力资助下,在庐山西面,新建寺院东林寺,集众行道,后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和当时南方佛教中心。又在此次集会之前,他率众于东林寺前凿池种植白莲,故此次集会又称为结白莲社,故净土宗又称为莲宗。之后,他三十余年,在此迹不入俗,影不出山,用功办道,著书立说,弘扬圣教,公元416年,示寂于东林寺,成为净土宗的始祖。
郭秀经营禹王洞景区。系舟山上半腰有一洞,旧称“仙登窑”,又叫“仙人洞”,相传大禹曾在此治水,因洞内有一石像,酷似禹王,因此在1992年随着军民共建禹王洞旅游景区的展开,该洞也就改名叫“禹王洞”。2011年禹王洞改制经营,忻州市著名民营企业家郭秀成为了禹王洞景区的实际负责人,从此禹王洞景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郭秀,忻州市忻府区西张镇东张村人,1955年6月21日(阴历五月初二日)出生,现任忻州市忻府区禹东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山西禹东路桥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忻州市忻府区工商联副主席,忻州市、区人大代表,是忻州市著名民营企业家、慈善家,多次获得忻州市区“五一”劳动奖章及荣誉称号,其治企有方、慷慨助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广为传播,深受忻州社会各界和基层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
经营禹王洞景区后,他首先投入巨资解决了景区内的道路和绿化问题,修建沥青砼路面27490平方米,道路两侧人行道12128平方米,道路两侧路缘石16170平方米,道路两侧树池石8800平方米,混凝土路面26581平方米,路侧浆砌石边沟2200平方米,新栽植绿树20余万株。针对上山广场入口处和禹王洞外面停车场基础设施建设简单简陋落后、不符合一个景区要求的实际状况,他又投入巨资修建了禹王洞入口汉牌楼1座、候车厅、东西耳房、牌楼等,使得禹王洞外环境发生了很大改观。针对禹王洞打造4A景区的形势需要,全国旅游的发展,忻州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他又投入巨资,历经数年,利用禹王洞入口处附近西、北等方向农村“四荒地”的便利条件,进一步扩大禹王洞景区的基础建设规模,打造休闲娱乐吃住为一体的洞外环境,修建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有遗山书院、遗山湖、古戏台及配房、福膳坊、连廊、文书楼、集贤客栈、拓展园等。以上大小工程共计69项,使得禹王洞在2016年完成了4A景区的升级,目前正向5A景区的升级迈进。
陈岱担任遗山书院院长。遗山书院位于忻州市著名的4A景区禹王洞风景区凝翠园内,与元好问少时及中年回归忻州后居住过的系舟山脚下的福田寺紧邻。为发展忻州旅游文化,从2020年开始,北京市民营企业家胡志云女士先后投资数百万元打造遗山书院和星辰岛教育基地,并聘请中国元好问研究学者陈岱担任遗山书院院长和星辰岛教育基地顾问。五年来,陈岱院长克服疫情干扰、开发难度大等多种困难,一直把传承元好问文化精神遗产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在省市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先后完成了遗山书院的硬件、软件建设,全方位挖掘、提炼元好问的宝贵文化遗产,开展了读书山元好问研学公益活动、读书山雅集、元好问诗词赏析、元好问人格魅力、元好问教育观、婚姻爱情观、廉政观、志节观、美学观,元好问文史成就、元好问祭文、祭乐创作等传统文化方面的文化传承活动,将市级非遗项目“元好问传说”“元好问生平”和30多首元好问的家山诗词做成连环画,在书院雁栖湖的栏杆上展出;恢复了元好问幼时在福田寺读书时的旧址,开发弥陀院,使之成为青少年一代以及游客前来研学旅游、求道仰圣、乘凉避暑的文化圣地;同时打造忻州红色文化,将忻州云中山下小英雄岳云贵的故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展览,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提供了全方位的素质教育研学活动平台。通过以上措施,加大地提升了忻州传统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促进了忻州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忻州文盛地,代代有传人。忻州系舟山、禹王洞及其福田寺等旅游景点,元好问等文化名人,经过当代福田寺主持妙祖、禹王洞景区负责人郭秀、遗山书院院长陈岱等众多乡贤的努力,正不断释放出无穷的魅力,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