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绛州署衙

(2019-12-24 17:39:29)
        绛州州衙是由绛州大堂、二堂、绛州三楼、绛守居园池组成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的新绛中学园内,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历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所以又名“帅正堂”。“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现存大堂为元代建筑,大堂面阔七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五铺作单下昂斗拱,堂前原在卷棚顶抱厦三间,屋宇已全毁,只有基址犹存,覆盆式莲花座基础,亦可看见唐代遗风。步入大堂,立即会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为扩大堂内的面积,大堂使用了减柱法,堂内柱子,横梁等大多为原始材料稍加砍稍而成,不拘一格,粗犷豪放。全国州衙正堂通例为五间,而绛州大堂独为七间,全国少见,说明在当时绛州的地位极为重要。大堂周围的建筑尚存有堂西小花园、二堂、堂前牌楼基座等,三班六房等已全毁。大堂内北壁嵌有“宋真宗御制文臣七条”碑。钟楼,始建于北宋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元、明、清三代均有重修。台基高耸,楼身四面券拱门洞,十字歇山顶。内悬万斤铁钟,为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县城北关天庆观所铸,其重其古皆为国内之最,以木击之,其声隆隆。解放前,曾以之作为报时之用,每一撞击,钟声宏亮,数十里之外清晰可闻。文革中,钟楼受人为破坏,原钟落地,钟声绝响。1979年夏,山西省文物局拔款予以修复,修建围墙,铺以台阶,供人游览,钟又得悬挂,钟声重鸣。

乐楼位于钟楼的东北,创建年代不详,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重修。台基高约2.5米,上下两层皆可演戏。楼前有石板坡道,俗称“衙坡”,坡上嵌有七星,呈北斗状,又称“七星坡”。坐在坡上可欣赏乐楼演戏。

鼓楼雄居衙坡顶端,创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70年)明清两代皆有重修,现存为明代遗构。台基高大,在两面拱券门洞,洞内地面为青石铺砌,溜光滑亮。楼身三层,自下而上,逐级收缩。底层宽五间,四周围廊,二、三层均为绛守居园池

它是当年仅供绛州太守和太守夫人游玩的地方。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596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现存https://p1.ssl.qhimg.com/dr/220__/t015b1b479164fae900.jpg绛守居园池唯一的隋代官家园林,也是我国北方最古老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园池。园池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唐宋时期许多文人墨客:范仲淹岑参欧阳修、梅尧臣等都曾到此咏诗作赋,留有文墨。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曾有“静境合通仙,消荫不知暑”的佳句赞美园池。园池起初是由隋代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兴建的,当时他为官一任,体察民情,看到常常有旱灾困挠百姓,城池附近的井水又多为咸水,既不能饮用,又不能浇灌庄稼,于是他便从距县城三十里以外的“鼓堆泉”引来泉水,开凿了十二条灌渠浇灌农田,部分从州衙后面经过,流经街市和城郊,解决了百姓的吃水问题。剩余的水从州衙后花园西北高地流下,形成瀑布,入园后形成一个大水池,也就是今天园池中的苍塘。园池自唐代以来屡经修复,便形成了园池现存的大体面貌:春、夏、秋、冬四景,每个景区内分别植有四季相应的迎春、夏莲、秋菊、冬梅等花卉。有如此园林佳境,文人墨客必会不请自到,一睹仙境风光。像绛守居园池这样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写意山水园林,在北方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在黄土高原更属凤毛麟角,其价值由此可见非同寻常。

从知州升堂理事处理公务的地方,到养心修身的花园必须经过这道虎豹门。虎豹门得名于门上的两幅图画,左边画有猛虎,右边画有豹子。我想老虎和豹子都是百兽之王,代表着权利和威严吧。进入居园池迎面看到的便是“洄莲亭”了,据史料记载;唐时的洄莲亭,建在洄莲池的中央,现存的洄莲亭是明代重修后的遗构。在洄莲亭的南北两侧各有对联一幅。三间,歇山顶,楼内梁架非常规整,登此楼可俯瞰全城风貌。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412/8134433204c644df8df3f3e41cefc03c.jpe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绛县
后一篇:白台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