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净土寺
殿内天花藻井和天宫楼阁是小木作的经典之作。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应州志》载,净土寺于"金天会二年(1124)僧善祥奉敕创造,金大定二十四年僧善祥重修"。净土寺占地三十余亩,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西轴线南为山门,山门前有大约五亩方圆一块空地。一进山门正北有一座八角五层石雕舍利佛塔,高约十米,雄伟壮观。塔北有天王殿,两侧有钟、鼓楼。东配殿三间为观音殿,西配殿三间为地藏殿,北面是大雄宝殿,后面是法堂。东轴线南端是禅堂,禅堂北院有东西配房,正中为五间念佛堂。念佛堂背后一小院为藏经楼。藏经楼院内还有东西厢房。一九六六年文革期间大部分建筑和佛像被毁,仅剩大雄宝殿和配殿。大雄宝殿为全寺主殿,为金代原物,深广各三间,长15米,宽12米,平面略成方形,单檐歇山项,上覆筒、板瓦,檐头镶绿色琉璃瓦,坡度较平缓。檐上为斗拱铺作,斗拱疏朗,四角挑檐升起,呈柔和弧线。虽经历代修葺,尚存原貌。明间装隔扇门,次间下彻槛墙。整个殿宇秀丽雄伟,是典型的金代建筑。
https://p1.ssl.qhmsg.com/dr/220__/t01312273bc37ce2e6a.jpg殿内有清代壁画,内容为佛,菩萨,第子等,构图和技法具民间传统画风。手法熟练,技巧高超,后经补绘,虽失原貌,但仍有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殿内的天花藻井,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为木质雕刻。在复斗形的天花板上,以房梁分为九个格,即九个藻井,每个藻井中心为一个红色圆心,呈八角形,雕刻精细,色泽花丽,是少见的金代珍品。
1933年秋,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考察应县木塔时,发现离木塔几百米之遥处,有一个大型寺庙群,他走进去一看,惊叹不已,连连称赞,说应县有三件宝:一为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伟大杰作,实属国之瑰宝,世之奇葩;二是净土寺的天宫楼阁藻井,构思精巧,妙微入神,玲珑细致,超类绝伦,是国宝一绝;三是净土寺山门前的一对石狮,"披头散发",造型独特,雕工精美,全国罕见。当年的寺庙群已不复存在,只剩大雄宝殿,但其内金碧辉煌的天宫楼阁完好无损,那对披头散发的石狮仍然坚强地驻守在庙内。https://f11.baidu.com/it/u=2661179932,3291067383&fm=173&s=BA36668506FB8FC81A2C000C030030C0&w=640&h=424&img.JPG&access=215967316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