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说也奇怪,我原本并不喜欢小孩,自从有了女儿后,真可谓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连我妹妹都说我前后判若两人。给孩子好吃好穿的不用说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不用提了,接送孩子学习及辅导她所花费的精力就更不用赘言了。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是这样呢?
可自从去年经历了车祸后,我对“爱”又有了新的感悟,想想如果某天我真的遭遇不测,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女儿,我突然觉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是如此的重要,我从来没有那样迫切的希望孩子尽快独立起来,我蓦然发现做父母要教育孩子,不是要孩子考试考多少分,不是要考进xx大学,而是和大自然其他的动物一样,教孩子独立的本领,当然我指的不仅仅是生活上的独立,还有学习及思想上的独立。但其实生活上的独立是最先要做到的,是后两个独立的基础。经过我一年多的努力,成效显著,这其中的秘籍仅然是——学做一个“懒妈”。
生活上独立性的培养涉及到很多方面,我先从自理能力下手,我为她的房间配齐了衣橱,书橱,收纳箱。我教她折叠自己的衣服,袜裤,规定好各物品各就其位。我给她演示一遍后,拍照留存,以后她就照着照片上的样子去整理摆放他自己的物品。我教她洗头,洗澡,洗自己的裤头,教她自己吹干头发,自己梳头。万事开头难,一开始她总是丢三落四,常常洗了头忘记洗脖子,梳头总是歪着个辫子,裤头忘记洗,要不就是没洗干净。这时你绝对不能批评,连这个想法都不能有,取而代之的是高调的表扬和100%的鼓励,你应该由衷地为她高兴,女儿正朝着目标迈进,只要她能继续,第二次总会比第一次好,第三次总会比第二次好。所以对于她的不足,完全可以轻描淡写地指出(注意语气)。没过多久,你会惊奇地发现,女儿进步神速。好的行为重复21天就会养成初步的习惯,坚持90天就成为一个稳定的习惯。家长所要做的就是鼓励和督促,不能代劳,一定要孩子感觉到自己下次可以做得更好,而不是做不好没关系反正妈妈会替我做的。
我有时还让女儿成为我的帮手,让她淘米,打鸡蛋,削土豆,绝不要认为这是浪费她的时间,她认为自己是在玩,干的有滋有味的,我觉得这要比她坐着看电视,玩电脑游戏有意义。当你吃着女儿为你削的苹果,感觉真的比吃苹果还甜。
我也经常让她琢磨新买的电器怎么用,我故意装作自己是个电器盲,要她来教我。她为了证明自己能干,会很起劲地研究一番,每每她教会我,我总是夸张地说,你真是太有才了,太聪明了。渐渐地,她成了我家电器的“行家里手”,电视机的图像出不来,或电脑上碰到什么问题,还真要她出马解决。
多让孩子参与社会实践。孩子其实很要学大人样。就比如去超市,女儿很喜欢自己挑东西然后自己付款的感觉,我就常常让她替我跑腿。夏天买冷饮,超市里搞活动时的价格比冷饮批发站的还便宜,女儿通常会作比较来决定到哪处买冷饮。
女儿的课外活动很多。画画、唱歌、学英语都在不同的地方,以前我们都是全程陪伴,可现在我就可以省下这些时间了,因为她已经可以自己过马路,坐地铁及换乘公交车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触而就的。每一个“第一次”都伴随着家长的焦虑和孩子的紧张,但这就像跨栏一样,跨过去了,前面是通途一片。
常有人谈起教育上的“有为”和“无为”。通俗点讲,我的理解是做父母的不能太勤快,什么事都替孩子办了,孩子怎能会有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呢,有些家长怕孩子做不好,怕吃苦受累,其实失败的经验才是最有价值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怎能有成功的喜悦。要孩子成长,就让他们多一点体验。
做一个会放风筝的家长,让他们尽可能的飞得高些再高些,不要怕他们迷失方向,因为那根几乎看不见的线牢牢地在你手中,相信在经历风雨后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