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去行政化在中国已经喊了二十多年,但鲜有耳闻和进步。仿佛中国的事情(特别是涉及公众利益、或者一个较广泛群体利益的事情)都有个通病,制度和要求,甚至法律早就制定出来了,而且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认可,但奇怪的是:这个制度要求法律就是一直没有执行,或者说是执行不下去,一拖就是5年,10年,20年,甚至有几十年的,然后,突然在那么一天,就执行了。有点十年含冤,一朝平反的感觉哈。难不成,咱们的制度要求法律全是窦娥?
南方科技大学一阵喧嚣后,像被大众健忘的旧爱一样远去,没得人再关注,随之大学校园去行政化也消失在喧嚣的背后。如果不是浙江大学最近发生的事情,我肯定不会再想起这两个名词:大学校园行政化和大学校园去行政化。
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将于9月17日在浙江杭州(以下简称“休博会”)开幕,浙江大学的领导们,不经任何告知,便蛮横的决定让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七号教学楼内、4个班的100多名大三学生去休博会当志愿者。这个楼的人,也即是该校广告和会展专业学生,9月2日接到了学校通知,从9月17日起,他们将去杭州休博会当志愿者,为期两个月,工作六天休息一天,每天的工作分成两班,第一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4点,第二班从下午1点半工作到晚上8点,每天的工资是20元。
这个通知在浙江大学引起了轩然大波,学生和家长纷纷不理解:“自愿者不是自愿的吗?为什么要强制,我们那么多课程、作业、考试怎么办?”“我们每年交2万块钱,是送孩子来念书学习的,不是来当志愿者的。”校方领导们也极不理解:“休博会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一个锻炼机会,别人可能求之不得。不明白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领导处理这件事情的水平,领导事后对学生不理解的水平,领导跟学生协商的理论依据,等等,告诉了我们一个事实,至少在著名的浙江大学,大学校园行政化依旧十分完美牢固,大学校园去行政化完全失败。
先来说志愿者的事情:指定。志愿?极廉价劳动力。
第一,志愿者的指定。休博会是世界范围内的聚会,对志愿者有一定的要求,不是说,所有学生都具备志愿者的条件(比如外语、气质形象等等),我们学生不是去当炮灰,而是代表中国去为一个世界休博会服务。你浙江大学领导随便一指定四个班100多个学生,就成了啊。这完全是不负责任。既然你浙江大学只是浙江省的一个行政单位,你就要做好志愿者的选拔工作,这样随便一指定,就是渎职,为休博会带来了潜在的可能的负面影响,提议撤销浙江大学校长和书记的职位。
第二,志愿者的志愿?我想问浙江大学跟学生沟通的领导,你怎么知道,去休博会当志愿者对学生们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啊?你怎么知道去当志愿者是大家求之不得的啊?你这完全一厢情愿。你认为OK完美的事情,可能在别人眼里一文不值,这个志愿者,可能就是这样?
第三,志愿者是极廉价劳动力。一天工作8小时,你给20块钱,是吧?每周还占用一天休息日(周六),还没说管饭管衣服不。你浙江大学领导以为学生是“包身工”啊?就算是黑社会的“包身工”也没这么惨的吧!你简直就是周扒皮啊。20块钱,都买不到一个汉堡,你的,明白?
如果不是,我严重怀疑浙江大学领导从当中抽提成了,如果真有,这叫贪污,你明白吗?
再者,严重侵犯学生权利:知情权、人身自由权、学习权等等。
第一,既然是志愿者,你为啥不遵循公告-自愿拔名-选举-出结果的流程啊?你这是严重侵犯了全校学生的知情权,严重侵犯了这100多名指定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第二,严重干扰打乱学习计划,侵犯学生学习权利。这些学生的教学计划,是早就安排好的,突然两个月不能上课了,要服务那个什么休博会?不要跟我们提这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失去的课能补回来什么的?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不能提前一年把这个教学计划做进来呢,杭州休博会又不是第一次开,这是完全能预见到的行动。所以,这个罪名,浙江大学是逃不掉了。
最后,浙江大学成为中国大学校园行政化的典范。
一纸命令,全部OK。如果命令的内容是错的,不合理的,学生教师反驳,行政领导就会说:不理解,这么好的命令。我在这里说一句:有种你下个行政命令,让诺贝尔各个奖项都发生在浙江大学,浙江大学的教授老师们都出世界注目的学术成果,这?你没辙了吧?我让你行政化大学校园!
浙江大学学生“被志愿者”风波充分的向全国大学生和全国人民展示了,行政力量在大学校园里的深度广度和影响度,能够拥有一片自在学习、自在学术的静地,对于中国学生和老师来讲,真的是奢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