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薪日,取了一沓钱,没细数。虽然网上戏言:银行取款机,取少了,你自己忍了;取多了,你可能要被判刑。但我也没有数一数的想法,因为现实的威胁远比银行那还在未来的威胁可怕的多,很多不同的男男女女,就在刚刚取完钱的时候,被抢甚至被杀。所以,取完钱,赶紧装好,赶紧回家。
回到家里,再细细的数,要相信一般不会少的,就像人们老要让你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银行这架机器,正常的时候也是大多数。你想享受数钱的快感,回到家里,关起门来,不停的数十遍,好,够了吧?
掏出了那沓百元钞,还没来得及数,最表面那张崭新的不得了的红百元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名字:李宁。
我对李宁这个名字有印象,不是因为那个体操王子,也不是因为那个成功的商人,而是因为:我大学时有个同舍同班的哥们,叫李宁。
我把目光停留在这张钱上,是因为这张钱的形式勾起了我复杂的回忆。一张钱上写上名字,我几乎可以断定,这张钱来自学校,是学校交给老师的钱。
90年代初,我上小学,每年班里总经收几次钱,但搜遍了我的印象,总记得是5元10元的,再没有更大的面额。老师会让班长代收,班长就担负起了辨别真假的任务,为了万无一失,班长就要求班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钱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收钱的时候,他还不忘记一个一个核对。依稀记得,班长从来没有收过假钱。后来上了中学,才知道镇里的小学,都这么做。
90年代中,我上初中。5元钱好像从班里消失了,每年班里交几次钱,都是10元和50元的,10元的也退到了次要的地位,班长要求每个人把名字写到五十元上,收钱的时候,他也会一个一个核对。班长也从来没收到假钱。上高中的时候,才知道全县的初中,都这么做。
2000年9月,上的省立第四师范中学。那时候,100元成了最重要的货币,50元也不甚重要了。班长仍旧要求在每张百元钞票上,写上每个人自己的名字,他会漫不经心的核对一下。有一次不知道怎么着,就收了200块的假钱,上边没名字,班长从班费里扣掉了,相当于班里每个人分担了4块,班长没说什么,班里的所有人,也都没说什么。上了大学后,才知道全省的高中,都这么做,但仍旧都收到假钱。
2003年9月,上了省里的师范大学。每年也交几次钱,已经全是厚厚的一沓百元钞。每个学生都要自己交给学校的财务室,财务室有个很大的验钞机,放钞票进去后就“吐吐”的转。
而从此以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了在钞票上写名字的岁月。这时候,才猛然明白,在钞票上写名字的时光,就是我们最阳光的童年和少年时光。童年的时候,是5元10元,小小的满足就可能让我们快乐;少年的时候,先是10元50元,后来是50元100元,但我们总之还是快乐的。但越来越多的一百元涌进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就突然长大了。原来,快乐与满足,有时候是成反比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