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游一家亲之心理成长不容易记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活动报道

(2010-12-16 09:02:00)
标签:

韦志中

西藏

梦游

心理

心理学

情感

教育

健康

感情

家庭

情绪

幸福

文化

汽车

分类: 小组活动

梦游一家亲之心理成长不容易记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活动报道

 

昨天,期待以久的 韦志中老师现身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带领大家进入精彩的梦游世界,深入浅出地阐述梦游与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参与成员中也有人提到自己身边有关梦游的趣事。

 

关于梦游,韦志中老师分享了他的一些经历过的体验,让我们更清晰地、更立体地领会梦游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韦老师分享的内容有:《我是如何超出梦游状态》(西藏捉鬼行动)、《2010年找北之旅》(北方行)、还有他念诵创作诗《叫我如何不想你》时的感人场景,韦志中老师深刻的一句话是:“人要活在旅行中”

关于处在梦游中的一种生活场景是,有人会捧你,也有人会骂你,而你要做的工作是如何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韦志中老师教会了我们一招非常好的应对方式,即“骂你的不是你,捧你的不是你”。

 

韦志中老师说,梦游是我们内心当中的一种声音,也可以表达为一种心理需要。梦游是一种变态(非常态)的自我表达,一种需求,一种症状,当我们有需要时,我们才会向外去表达,而当表面的表达不畅通时,它们仍会通过变异的方式去表达出来,比如一个妈妈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愧疚时,她可能会通过梦境或梦游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而我们没需要时,就不会有病态。需要是症状,症状是一种需求。需要是一种诉求,通过这种诉求去表达一种声音,如果你听不到,它就继续去诉求。当我们听到时,我们会想办法去满足的。而满足的方式是符合心理科学的规律的。符合爱的关系,符合心理动力、不伤害到人的方式。这样就会让这种声音渐渐消失。有的人用攻击的语言而不用讨好的语言,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心理满足方式,而此种状态是不是最理想的呢?值得我们去思考。

 

梦游的解决方式,是要找着自己内心中的摄像头,找着对自己的爱,对身边人的爱,对待梦游和价格不健全的人的最好方式就是“爱”。梦游是身体或是心理出现不妥和不适时的一种现象呈现,我们可以在发现的过程中通过更好的应对而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心理学者韦志中老师有许多精彩深刻而简单的诊断,很难一下子能涵盖得全,只能是瓢得一二就够我们受用了,我们很珍惜与他共处的时光。这么好的内容与时间是不容大家错的过,希望下次能在星期三心理学俱乐部的活动中见到你们的身影!

 

预告下周内容:

婚姻保卫战中的四种策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