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有感

标签:
沟通非暴力情感情绪心理心理学感情爱情俱乐部心理咨询师休闲 |
分类: 小组公益 |
非暴力沟通工作坊有感
蓝琳
工作坊时间:2009年7月16日
说实话,在我看来“非暴力沟通”与心理咨询技术中的共情和倾听是相通的,不一样的说法,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方式。
阮胤华老师在对非暴力沟通做了些介绍之后,带领我们进入了第一个训练环节——观察与评论。这个环节是通过通过记录组员说话的内容来检查我们在能否分辨出日常的谈话中观察与评论的内容。第一次在表格上记录下别人对她自己的描述,也第一次拿到别人记录我对自己的描述。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当然认为的“个人爱好”原来是自我评价而非事实,还有的人分辨不了观察和评论。
在一天的工作坊中,对理论的介绍非常少,更多的是“观察与评论”这样的训练环节。在解释感受和需要的时候,首先建立自己的感受词汇表和需要词汇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与组员的交流,我们发现,有些需要虽然自己没有记录下来,当别人提出来后发觉原来自己也是有这样的需要的。又因为每个人的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由此便产生了争论,这不正是我们日常常见的情景吗?而我们却没有意识到这是每个人不一样的需要引发的,常常争论不休,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世界的争吵也会少许多吧。
最有意思的当说最后一个环节,老师教我们用固定的表达方式来表达感受和需要的关系。老师给每一个组发了“感受和需要扑克牌”,由组员从挑选一个感受扑克牌来讲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能表达所选感受的故事,其他的组员听了这个故事后,用“你感觉到…….(感受),是因为你看重/需要……(需要)”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适合的“需要”扑克牌放在对方的面前,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听了故事后的想法,最后是自己总结“我感觉到…….(感受),是因为我看重/需要……(需要)”。看着一个有一个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面前,是件很奇妙的事情,原来我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我有1、2、3的“需要”,有些甚至是自己也没意识到的,今天却被人在一堆“需要”中挑了出来放在了自己的面前。思路也豁然开朗了起来。玩了一轮后,组员们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咨询方式,于是大家从“感觉”牌中任意选择,多练习了几次。
虽然今天的工作坊的主题并非围绕心理咨询,却用了另一种方式解释了心理咨询的共情与倾听的技巧,并非只有心理学的东西才是适用于心理学的,“感受与需要扑克牌”或许也能帮助到某些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呢?
感谢阮老师,感谢卢森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