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资大旱食糖农产品郑风田云南财经 |
分类: 粮食安全问题 |
国际炒家们紧喜欢把某些突然出现的事件包装成“概念”来炒作,借题发挥,忽悠人、蒙蔽人,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此次的西南五省连续罕见大旱引起了国际炒家们的极大关注,据《国际先驱导报》近日的报道,目前有近万亿游资通过各种渠道已完成悄然布局,对我国与农产品和有色金属密切相关的产业实施“成本狙击”和“价格催涨”,想从中牟取暴利。这些炒家背后有美国摩根大通、邦吉、路易达孚和ADM公司等国际巨头的影子。2009年的大蒜涨价风潮,其根源就在于海外资金的炒作。如今,新一轮的大批海外游资正伺机而动,开始进入到与干旱有密切联系的产业中,试图通过炒作我国的“旱灾行情”来实现对相关产业链的终极控制,目的不可告人。
上述消息真假难辨,但连续数月的西南大旱,的确为我国的食糖、辣椒、茶叶等农产品被炒作创造了“天然”的条件。以食糖为例,云南、广西占了我国的甘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是我国食糖来源大户,举足轻重。此次大旱已导致云南302万亩蔗田成灾,52万亩绝收,甘蔗入榨量减少350万吨以上,本榨季云南省预计产糖170万吨左右,与上榨季相比减产53万吨左右。作为另外一个主产地的广西甘蔗生产情况也不乐观,全国糖市将出现“供需基本平衡但偏紧”的局面。 按照目前的态势计算,我国食糖1100万吨的产量很难达到,可能只有1000万吨,2011年的食糖产量前景很不乐观。再以辣椒为例,2009年我国辣椒总产量390万吨,如果按每公斤40元收购,所需资金不过1500亿元,而根据资金杠杆效应,炒家们只需150亿元就完全可能掌控中国的辣椒。
每一次的农产品概念炒作,最终发财的只是少数炒家,而绝大多数的跟风者、小加工者与农民一般都损失惨重。几年前云南的普洱茶价格被炒上了天,但在泡沫破灭、炒资撤走后,留下大量血本无归的茶叶加工与破产的茶农。炒作农产品危害性极大,一方面炒高的农产品价格会对我国的整体通货膨胀会产生助推作用,另外一方面短期内农产品价格被游资迅速推高,游资撤走后后价格会跌入低谷,这种农产品价格的忽高忽低炒作对农民会产生极混乱的价格信号,对抗风险能力本来就很弱的小农户破坏很大。这些破坏不仅仅是“俗贱伤农”问题,价格忽高忽低会导致数量众多的小农户破产,从而给农村社会的稳定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积极防范。
如何对付游资炒作?有以下四点建议:
其一是加强对游资的监管查处,严格打击。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对进出西南农产品的资金进行重点跟踪监管,对恶意收购者进行必要的打击,防止过量的囤积行为发生。尤其是应该加强对于那些打着“三农”幌子进行投资的国际资金进行重点监控,防患于未然。
其二是要未雨筹谋,加强储备。国家要通过国际与国内两种资源的利用,对由于旱灾引起可能大减产的农产品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储备,以保证如食糖、辣椒、茶叶等小作物的有效储备与充足供给,在市场价格出现巨大波动后就能够靠储备抛售来平抑物价。
其三,加强全国性的生产布局规划。根据今年西南旱情有可能导致的部分农产品减产,国家应该提早做好“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生产布局引导,如何预测到今年广西云南甘蔗减产情况,就可以相邻省的广东、四川等扩大甘蔗种植面积,也可以在北方扩大甜菜种植面积,以弥补西南干旱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同样的道理,如果西南的辣椒减产,应该积极布局在湖南、湖北等山区丘陵区扩大种植面积。
其四,掌握农产品的信息发布权,防止恶意炒作。决策调控部门应该全面掌控行业信息,发布权威信息,对市场上出现的虚假炒作信息进行坚决打击,防止信息被误导。
(作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