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种业航母”难起航
(2010-03-28 11:53:17)
标签:
种子籽种财经 |
分类: 转基因作物争论与种籽 |
转:“种业航母”难起航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1月23日,农业部在广西南宁启动了“2010种子执法年”活动。农业部将于今年严厉清理不合格企业,对存在问题的企业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企业依法吊销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
结合最近政府高层对中国种业的关注,农业部的此次活动给了一些大型种企和业内人士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
湖北省种子管理站一负责人表示,种子执法年的意义,并非简单地调解企业纠纷,而是调整全国种业的结构及产业状况。武汉丰乐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张业文也向媒体透露,该公司所在集团已向有关部门申请,将投资5亿元,用于兼并全国范围内的优质企业。
不过,他们的期望可能过高了些,也过早了些。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种业的发展靠一个执法活动解决不了。因为,中国种业的最重要的问题在于缺乏科研能力,科研人员的短缺不可能在短期内补齐。
数据显示,我国持证种子企业目前共有8700多家,其中具备品种研发能力的企业仅为1%。科研能力薄弱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企业的“得过且过”和“安于现状”。
在万建民看来,到现在为止,我国还没有一个种子企业定下了远大目标,也没有一个企业家具备战略眼光。很多种子企业把赚来的钱都转投到房地产等利润更高的领域了,而不是投入到科研上。
“道理很简单,种子研发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风险高的项目。一个好种子的培育有可能需要10年—20年的时间。与其这样费力不讨好,还不如去做‘盗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据他透露,我国很多种企所谓的新品种都是在他人成果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