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三农”问题之于中国的意义

(2010-03-02 10:37:57)
标签:

三农问题

财经

分类: 精准扶贫美丽乡村与治理

 

“三农”问题对中国目前以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什么意义?按中央政府的界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大事。执政党和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不仅仅是对农业或者农民的一种关怀,解决好“三农”问题,更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三农”对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模式转换,需要扩大内需来实现,而农村消费内需是最大的潜力所在。

转变增长方式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而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扩大内需,农村内需是最大的潜力所在,扩大内需需要农村市场。长期以来我国内需乏力,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人印象尤深,中国内需最强有力的“发动机”就在农村,一方面必须加快提升农民收入,补齐社保短板;同时加快城市化之路,让更多的农民转化成市民是必然选择。所以,“三农”问题的破解,被置于各项政策之首,是理所应当的。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乡村两级的消费只占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8%左右,县以下的消费只占33%左右,而县以下的总人口则占全国总人口的70%左右,这样占总人口70%的人消费只占到33%,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因此中央政府采取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战略,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来扩大农村、特别是县以下的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来解决资本过剩、生产过剩的问题。如果内需不足,农村购买力上不去 在的,片面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就难以扭转。作为中国人口比例中的绝大多数,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化,必然需要减少农民。

 

“三农”的发展保证农产品的基本供给,稳定物价,抑制通货膨胀。

中央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另外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农业是一个基础的保障。农业之所以被界定为“基础性问题”,就是农业通过提供粮食,保证我国的粮食供给、避免物价波动与通货膨胀。农产品如果短缺,就意味着涨价。由于农产品是基础性产品,是许多加工品的原材料,农产品即使减产不太多,下降仅仅几个百分点,可能会导致整体物价上涨十几个、几十个百分点。这种上涨不但会对消费产生影响,而且会对人民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心理会造成很大的冲击,会直接打击人们的信心。温总理正式讲过,信心比黄金更可贵。假如我国的农产品价格大涨,信心肯定就会出大问题。去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经济一枝独放,各个方面能够保持稳定,跟农业的发展、农产品的连年丰收有很大的关系,农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社会。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提高农民收入,才能缩小城乡差距,为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如果城乡差距拉得过大,就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动荡。巴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方面有超大型企业,另外一方面却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城市找不到工作,只好住进贫民窟,形成黑社会、黑帮,社会治安形势恶化,人心不安,整个社会容易陷入动荡。

近年来,中央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但连续七年以一号文件的形式,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引导资源向农村投入,09年惠农资金更是达到7000多亿。通过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来缩小我国的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以此来带动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评论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