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郑风田
郑风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02,022
  • 关注人气:8,26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豪捐耶鲁”捐出的差距

(2010-01-11 18:10:26)
标签:

就业

耶鲁

校友

美国高校

张磊

分类: 城乡教育问题与创业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巨款说明我们有太多工作要做

据环球时报1月10日消息,一个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巨额捐款引网友热议,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则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可厚非。不少环球网友批评张磊“耶鲁改变其一生”的说法:“你在中国上了10几年学,没有中国大学的教育,你什么也不是!”还有网友认为,张磊应该先把捐款投入到中国的教育事业上,网友说:“目前中国各地大学教育状况堪忧,大学生就业艰难,你却不把钱投入到中国教育上,还向外撒钱。实在不能理解!”还有网友说,怎么没看到高瓴在四川地震时捐这么多钱。”不过,也有一部分网友认为张磊自由支配自己所得并没有什么不妥。有网友认为,张磊的捐款行为恰恰值得中国教育“反省”。网友叹道:“一个中国的高考状元,却是耶鲁改变了他的一生!这是不是中国大学的失败?”

其实这件事情值得中国高校进行深入的反思。不仅仅是张磊,其实美国的名校毕业生都有善捐的传统。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勇争一流大学水平,但在校友捐赠方面其实中国的大部分高校属于小学生水平。如何让校友们给自己的学捐赠,美国名校的许多做法很值得中国的高校学习。美国高校有几个方面值得中国高校学习:

其一是在校要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春天般的温暖。

学生在大学学习本来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但我国目前不少高校的做法,让学生们充满了失望与绝望。比如上海某高校对待自己的学生杨元元,利用各种千奇万怪的规定,把学生给活生生逼死。这还不罢休,学生死后又一毛不拔,拚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的高校在中国并不少校,一个对自己学生缺乏大爱的学校,谁还愿意去维护它?

其二是对学生终身负责。

美国不少名校很重视校友会的工作。也就是中国俗称的关系网,尽心尽力去打造。比如哈佛大学的学生,如果是中国籍学生,假期想在中国实习,哈佛一般会通过在北京的校友们来安排各种实际机会。哈佛大学遍布全球的校友网,给毕业生以强烈的归属感,有“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感觉。学生有困难,能够通过“组织”来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这个很重要,也很难得。这方面中国的大学有些做得还可以,但大部分都比较牵强。

其三是重视校友的推荐与举荐。

与我国的一考定终身不一样,美国的学生录取很重视面试,而这个面试一般是委托所在地的本校毕业生来共同参与的。比如哈佛要在北京招学生,面试可能会委派自己在北京的毕业生来帮助把关,这一方面加强了校友们间的联系,另外一方面又使校友的意见变得很重要。当然校友们的推荐信美国的高校十分重视,在录取时要占很大的比重。因为他们相信校友不会推荐质量差的学生。校友们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母校间的联系,感情都是在细节中培养出来的。

其四是重视长期性。

美国的校友归属感强的另外一方面表现在“代际校友”,也就是讲一家几代共同上一所大学。比如美国总统小布什、老布什,小布什的女儿等都是耶鲁的毕业生。这其实很好,一个家庭世代都上一所大学,说明这个学校有很强的归属感,感情很深。在钱多的时候,自然就给捐赠给自己的母校了。

 

美国有不少高校属于私立,一个学校除了靠政府有限的拔款外,另外一个经费来源主要靠校友们的捐赠。捐赠多少可以看作是学校培养学生水平的高低。例如耶鲁、哈佛、斯坦福等大学,每年校友的捐款数量惊人。 美国高校对在这方面真的太值得中国的高校去学习。只有让自己的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提供良好的机会,学生才有可能成才,才有可能给学生更多的回报。如果一个高校对学生提供的是低质量的教育,学生们学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或者是什么样的人都给招了进来,对学校的贡献也就无从谈起了。

所以要想让学生愿意、能够给学校捐赠,是一个系统工作,从长计议,从长培养的过程。不是到开多少年庆典时,给自己的毕业生发一个邀请信进行逼捐。这种做法好象是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的一个通病。

张磊作为人民大学的毕业生首捐耶鲁,是值得人民大学深思。

(评论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