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换房:谨防农民上楼致贫
(2009-09-03 20:56:17)
标签:
房产宅基地换房梁庆文大旗头村财经 |
分类: 农村土地与农村环境治理 |
宅基地换房:谨防农民上楼致贫
1:1比例换农民公寓 “宅基地换房”政策月内出台
2009年09月02日 来源:南方日报
昨日,全市统筹城乡发展重点项目(三水区分会场)启动仪式举行。其中,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的“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备受关注。当地政府欲通过“宅基地换房”将大旗头村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逐步迁出,腾出空间建设大旗头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预计换房具体政策本月中下旬将出台。
据介绍,该“宅基地换房”试点项目建成后,不仅可有效地保护了古村历史文化遗产、解决邻近村民就业、带动农民创收致富等问题,而且将有利于加快发展乐平旅游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三水文化旅游吸引力。
乐平镇政府并期望,在项目开发建设中,通过拆除旧村居,规划建设乐平农民公寓,以“两分两换”模式解决拆迁户的安置和社会保障问题,能对集约利用农村土地资源,推进农村“两分两换”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方式:1:1比例置换农民公寓
大旗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位于乐平镇新旗村委会,距离西二环入口约1公里,占地约3500亩,规划建设大旗头古屋群区、现代农业观光区、农家乐等功能区。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建设时间是2009年至2012年。
“此项目主要采用向村民租赁土地的形式进行建设,首期计划搬迁大旗头村东队29户居民和北队旧村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涉及拆除旧宅基地占地面积42000平方米。”负责大旗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的乐平镇党委委员梁庆文介绍,为解决项目开发建设中的拆迁安置问题,采取“两分两换”的模式,规划在镇城区新建占地约20亩、建筑面积约23500平方米、12栋6层高的乐平农民公寓,村民以旧宅基地上房屋面积按照1:1比例置换农民公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社保。
据悉,目前,农民公寓选址距离大旗头村1公里左右的镇政府东侧地块,正在进行施工设计等工作。根据对全村住房面积的调查,政府已定下70平方米、90平方米、113平方米等三种公寓户型。
进展:首期动迁东队29户居民
在大旗头古村,大旗头古屋群以西、以东、以南为村民住宅,以西则是岗地和耕地。“宅基地换房”首期动迁的是古屋群以东、乐湖路以西29户居民。这些居民的房屋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建造的红砖房,清理后将使古屋群面前50多米的土地变得开阔,利于旅游项目先期的景观建设。
据介绍,目前,镇政府已入户进行过情况摸底和意愿调查,并进行了房屋测量和前期政策宣传。列入首期动迁计划的29户村民反映,他们只知道“宅基地换房”政策是“一方换一方”,即一平方米村民房换一平方米农民公寓。但更详细的政策,还希望政府能够尽快出台。
现有住宅中有两、三层楼房的几户户主问:“我的面积超过150—200余平方米,能否置换两套公寓,不足部分补交钱,或采取其他方式,让置换面积相同?”
其他农民则期望“农民公寓是简装修还是毛坯房,能否上市流通”,“搬出旧宅后是安排周转房还是补贴,搬家有无补贴或奖励”等问题能够早日明晰。
此外,村民还关心换房后的生产和保障问题。目前大旗头村人均耕地约2亩,50%左右村民仍以耕作为生。去年,村集体收入180万元,在当地处于中等。对于政府想以向村民“租地”的形式将该村的生产用地收回,村民期盼政府应以市场价值来租地,并考虑让农民通过分红受惠。部分年老村民希望,政府能够采取发放养老金或参加社保的形式,使老年村民老有所养。
记者了解到,东队29户居民中有近半外出打工,房屋空置,此外这些房屋都是老房子,所以29户居民中大部分原则上同意“宅基地换房”。而古屋群以北、以南两片区域是村民主要集中区域,且近10多年来兴建的3层或以上楼房较多,村民尚不积极。
部门:换房政策即将出台
目前,“宅基地换房”涉及的补差价、公寓流通、周转具体政策正在制定中,预计9月中下旬将出台。交到农民手中的公寓将是带水电的简装修房。至于村民提出的租地价格、社会保障和提供就业的问题,将其作为条件之一与投资者进行谈判。至于专家所谈到的上楼致贫现象,他亦表示,除了收取“租地”租金,产业园建成后,农民还可进园打工创业。镇政府也将详细计划,使项目建设保障村民合法权益,使村民受益。
谈及大旗头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如何运作时,梁庆文表示,将遵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保护、旅游观光、服务提升、联动工农、综合开发”的旅游发展思路,采取“开发与保护同步”的原则建设,以大旗头文化古村为龙头,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农家乐项目,打造集田园生态度假、现代农业观光、民俗风情及会议商贸于一体的古村落群产业园,以及广佛肇都市圈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珠三角现代农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样板。
专家:谨防农民上楼致贫
对于搞宅基地换房试点,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建议,应该把宅基地的经营权利还给农民,以农民为主导,由农民决定如何经营、如何开发、用什么样的开发商,如何规划。他提醒,谨防宅基地换房对传统农民村落文化的巨大破坏,以及农民上楼致贫现象的发生。
另有旅游界资深人士表示,不能一开发就变味,搞得商业味太浓。此外,在对整个村落进行维护和翻新的同时,要把原有文化、历史内涵结合起来。
链接大旗头古村基本情况
大旗头古村位于三水区乐平镇,占地约52000平方米,其中古屋群面积约14000平方米。全村现有506户、1545人,宅基地面积237亩,房屋594间,现存祠堂9间和清末民居约200余间。古村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光绪十七年(1891年)完成,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属当今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该村是一个祠堂,家庙兼备,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内部布局采用广东民居典型的“三间二廊”式。2003年10月9日,大旗头村被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授予全国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2003年12月26日又被佛山市政府授予“佛山新八景特色景点”称号。
本报记者 喻淑琴 黄猛高 叶瑞森 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