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风田等:有关新《食品安全法》的几点反思

(2009-03-14 22:09:58)
标签:

食品安全

分类: 食品安全问题

有关新《食品安全法》的几点反思

郑风田 王颖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食品报

 

1.新《食品安全法》真的能让食品安全吗?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后,人们是“谈奶色变”,“谈食色变”。面对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质疑,面对着亿万百姓的千呼万唤,我们的《食品安全法》终于在2009228出台。但千百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这个法律只要一出台,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我们的食品今后就能安全了。

因为食品安全之所以生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了,是因为我国的食物链太慢长了,从农民的田头到最后我们的餐桌,要经过无数道手续,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也太多了,2亿多小农户,50多万家中小食品加工企业,应该算是最大的产业了。这么多人业人员、这么长的产业链,涉及到从农民到各种加工者、流通者以及销售者等等。如何解决无缝监管的确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许多漏洞的修补需要慢长的过程,仅靠一个法律是无法解决所有问题的。

 

2.《食品安全法》能让食品“物美价廉”吗?是否会让贫困家庭更吃不起安全的食品?

评点这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就是,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通常伤害最大的是农村家庭和城镇的低收入家庭。如大头奶粉事件,三聚氰胺事件中,受伤害最深的都是农村家庭和城镇的低收入家庭。

而之所以总是如此,就是因为这些家庭的收入十分微薄,消费的需求价格弹性都很高。对于这些家庭来说,挑选食品时,价格总是考虑的首要因素,其次才可能是食品的质量或安全。就他们而言,在安全能够得到保证的条件下,“物美价廉”才是他们真正所需要的食品标准。

《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后,食品企业要遵守法律,就势必会执行更严格的质量标准,势必有更多的质量检验检测程序,由此也势必会产生的更多的产品生产成本,产品的价格从而也会上升。而对于这些贫困家庭来说,在低收入约束下,他们要么可能减少正规安全食品的购买,以放弃部分营养保证来换取一些食品消费,要么可能被迫转向购买那些价格更低质量甚至还不如从前的食品。而我们的《食品安全法》考虑了对这些贫困家庭消费的影响吗?这些家庭及家庭的孩子们还能吃得起安全的食品吗?如果真是如此,那《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就可能为下一轮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埋下伏笔。

 

3.《食品安全法》会大幅度增加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谁来承担飙升的食品安全成本

此次新法对食品企业要求很高,为了满足这些高昂的达标成本,会逼使许多中小企业转向地下寻找生存之路,形成灰色经济,游离于监管之外,带来的风险更大。过分严格的管制,不但会对食品产业的成长起很大的抑制作用,而且还会形成过度管制,滋生出昂贵的寻租成本。过多过细的规定与要求,为执法部门的各种乱收费与乱罚款留下太多的操作空间。如果不在细则中进行更明确的规定,大面积的企业死是注定的。未来以此法换来的高昂的食物价格消费者又能否承受得起?尤其是那些低收入者? 

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企业为了达到新的高标准,生产成本肯定大大增加,谁来承担这个增加的成本?让企业自己承担?这会拖跨许多或者逼它作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是关系到国民建设问题,与卫生健康一样。卫生健康新的医改条件一出,国家要承担很大一部分责任。食品安全的成本也不能全让食品企业独自己承担。最少国家与地方政府应该拿出一部分补助来帮助企业完善各种严格的要求,达到很高的标准。不能让企业独处承担这个太高昂的成本。

食品安全风险程度的降低与安全成本的提高是成反比例的。食品安全质量的改进也与高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现在这个成本如果让生产的企业承担,在目前的打假还难以有效的情况下,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所以能否象解决粮食安全一样,把企业增加的安全成本责任也能够给予一定的补贴十分重要。比如目前食品安全的各种检测费用,各种可追溯系统的成本,各种认证的监管费用等等,使食品企业承担者的费用上幅度上升。如果解决一这部分的成本分摊问题也一直没有明确。

 

反思三聚氰胺事件的背后,估计很多人都会问:“为什么几乎行业的所有企业都参与其中?”这其中难道就没有可能是与我们的牛奶蛋白质含量的标准定得过高有关吗?我们很多的行业标准在制定时,通常都是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把欧美等国的标准拿来稍加修改就用于我国。这些标准很多的时候会很不适合中国实际。

 (作者郑风田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王颖为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生)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