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地貌的形成,也绝不是地质地貌的偶然现象。在距今一亿四千万年至七千万年之间,丹霞山地区是一个大型的内陆盆地,受到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影响,周边群山隆起,盆地淤积了大量的矿物沉积物,形成巨厚的一层红色地层。由于高压和高温作用,淤积层重新石化成为坚硬的岩体,其中的铁元素的氧化,形成这种丹崖的颜色。
在距今七千万年后的漫长时期,这个地区地壳上升,淤积层已经变成为红色的砂岩和砂砾岩,地壳上升过程中,砂砾岩发生剧烈的断裂,而后断裂的砂砾岩层长期受到河流冲刷和侵蚀,流水的下切和风化侵蚀,丹霞地层被切割成一片红色的峰群,在距今六百万年前后的时期,更是冲刷出无数孤峰耸立的山峰,整个景区分布着大量的大小山峰、高大陡峭的石墙、各种石柱、石桥、湖泊,溪流和岩洞,构成现在景观丰富的丹霞山风景区。
丹霞山的天柱山,就是这些奇异山体的典型代表。天柱山又称为蜡烛石,它的相对高度为四十余米,底部的直径在六米左右,它与望夫石、穿窿岩和紫玉屏等几座高高耸立的孤峰,矗立在苍郁葱茏的群山之间,这几座孤峰呈东西向分布,也是由于断崖经过漫长的雨水冲刷和侵蚀形成。现在天柱石的基部石质已经有所松软,风化的程度也日趋严重,不知将来的哪一年,理论上也会存在着崩塌的危险。届时,丹霞山景观的目录上,天柱石只能成为人们心中遥远的回忆。
我在从翔龙湖景区走向长老峰景区的过程中,多次看到天柱山巍峨挺拔的身影,因为它的位置远离旅游线路,我无法亲自前去目睹天柱石的潇洒英姿,更因为漫天的雨雾,让整个丹霞山景区烟雨弥漫,天柱石在我的视线中时隐时现。但遥远的天柱石还是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引起我漫无边际的遐想。
茫茫苍穹,巍巍群山,亿万年漫长岁月中的沧海桑田之变,造就了如此神奇的大自然,营造了一个如此精美绝伦的世界,让我短暂的生命与这个世界有一次美好的邂逅,岁月如梭,人生几何?游览丹霞山这样的机会,对于我而言恐怕是一次生命中的绝笔,我今天得以心旷神怡的在这岭南丹霞胜地一览群峰,善哉,悠哉。
我们唯有在这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不失时机的享受大自然馈赠与我们的这份厚重的礼物,让我们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实的更加绚丽,更加丰富多彩。
生命有限,世界无疆,能够走遍我有能力涉足的千山万水,这是我生命中唯一的选择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