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原本是来源于民间的一种大众化艺术形式。每每新春佳节或是婚娶喜事,都会把那些象征吉祥如意的剪纸贴于窗上墙上,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的和谐气氛。作为一种草根艺术,剪纸艺术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是因为其纳福迎祥的表现形式。迎合了人们祈求丰衣足食,追求人丁兴旺,向往美好生活的美好祈愿。
剪纸艺术这种传统民间艺术形式,通过民间流行已经走过一千多年的历史,而现代的新派剪纸。则是抛开了传统剪纸艺术的框架,把现代工艺和美术表现技法融入到剪纸艺术中。剪纸艺术家从原始的剪切镂空手法走了出来,通过现代审美情趣和审美视角,高度提炼剪纸的表现意境。按照新的创作思路,完成现代剪纸作品的创作。
中国的剪纸作品,从其艺术分类来讲,大体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高端的剪纸艺术品,这些作品大多是出自于前辈剪纸艺术家和民间剪纸高手。这些剪纸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作品大都用于专业收藏和学术研究之用消费群体一般是专业艺术研究机构、美术院校、艺术家、学者和剪纸收藏家。
第二类是剪纸作品是大批量的生产型剪纸,这些剪纸作品大批量生产价格很低,主要用于一般大众化的装饰性作用。消费群体主要是城乡普通市民,属于大众市场的消费者。这两类剪纸作品都属于传统剪纸的范畴,即使有一些新的现代题材,其基本表现手法仍然框定在传统剪纸的艺术范畴。
第三类剪纸作品,就是现代剪纸艺术,也有称为综合型剪纸作品。这些作品一般都是出自于专业艺术家之手,他们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富有创造性和较强的造型能力,他们的剪纸作品大都是融多种艺术手法于一体,借鉴版画和木刻等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方法,进行独具匠心的主题性艺术创作。这些剪纸作品已经冲破原有的剪纸艺术手法,千方百计的追求最佳的艺术效果,以迎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趋势,是对剪纸艺术一种前瞻性的创新和发展。
近些年,在中国剪纸艺术领域,涌现了一位现代剪纸艺术的领军人物,他就是现在定居于河北蔚县的中国新写实主义剪纸艺术创始人李闽先生。李闽先生出生于1957年,今年正是他的花甲之年。他是一位出生于福建的北京人,现在是张家口市工艺美术家协会主席、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他自1976年开始发表美术作品,先后上百幅作品发表在专业刊物和参展。他在近二十年来潜心探索民间艺术与市场的结合,在陶艺和石雕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他从2003年开始创作中国新写实主义剪纸作品,开创了现代剪纸艺术的先河。
十几年来,李闽先生创作了大量的现代剪纸作品,他的代表作《齐白石》、《鲁迅》、《故乡之路》深得业内专家好评。2008年八月,他应邀创作以抗震题材为主题的巨型主题性剪纸《众志成城》被首都博物馆收藏,同年应邀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创作新写实主义剪纸系列《文学的风采》,2009年一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应邀创作巨幅主题性剪纸《伟大的功绩》,在巡回展中被评为特殊贡献奖。同年二月,他完成了由山西蕙花集团出巨资创作的《人说山西好地方》新写实主义剪纸艺术系列产品。
中华剪纸艺术委员会为他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对大的作品大加赞赏,称其剪纸作品“极具震撼力”,是“推动中国剪纸文化产业的里程碑”。近年来,他的上千幅剪纸作品被中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2009年他应邀外交部为美国总统奥巴马和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先生制作剪纸艺术肖像。
李闽先生创作的现代剪纸,是在传统剪纸的技法上,将剪纸工艺和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风格结合为一体,他的剪纸作品画面有着明显的凹凸感,有生动的色彩,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在他的作品中花鸟生动,山川悠远,万千景致呼之欲出,他的人物肖像作品更是栩栩如生,神形兼备,达到一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业内专家对他的现代剪纸赞誉为“中国文人创作思想和传统民间工艺的完美结合”。由此可见他的剪纸作品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关于剪纸艺术的发展,关于李闽开创的现代剪纸艺术,艺术界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专家认为,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是一个独有的艺术门类,剪纸艺术的发展就是要抢救、发掘和保护民间传统的剪纸艺术,让他保持着原生态的艺术手段和主题展示,太大尺度的创新似乎已经偏离了剪纸的艺术范畴。
李闽先生则认为,挽救和保护传统剪纸艺术甚至是剪纸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而将剪纸的工艺手段向更深的艺术领域拓展,是现代艺术发展的必然,艺术领域本来也没有十分清晰的界限,各个艺术领域的触类旁通和互相借鉴,只能让艺术事业的发展更加锦上添花,丰富多彩。
我想,任何一个艺术门类,只要他有着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就是值得保留和发展的,至于所谓专家的争论,只能是见仁见智的学术见解,时间的检验会见证一个艺术门类的生命力,我们姑且带着欣赏的眼光,注目着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我愿看到李闽先生更多更好的现代剪纸作品。
(图片选自于网络)